中国数学家的故事,500字以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7:20:13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500字以上,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500字以上,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500字以上,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500字以上,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字趣联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 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生在8月,他仿照恺撒的做法,把8月增加了1天,定为“奥古斯都月”,并把10月、12月也改为31天,将9月、11月改为30天.全年又多出了1天,他又从2月减少了1天,于是2月变成了28天,到闰年才29天.
这样沿袭下来,就有7月前单月为大月,7月后双月为大月,二月28天.
各月天数不一样,原来是人为的规定. 追问还有吗? 赞同2| 评论 2011-12-10 18:41 112239087 | 一级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法国巴黎的「发现宫」科学博物馆中友祖冲之的大名与他所发现
的圆周率值并列。他曾经算出月球绕地球一周为时27.21223日,与现代
公认的27.21222日,在那个时代能有那麼伟大的成就,实在让人佩服,
难怪西方科学家把月球上许多「火山口」中的一个命名为「祖冲之」。
而即使在社会主义共产国家「老大哥」蘇俄,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礼堂
廊壁上,用彩色大理石镶嵌的世界各...

全部展开

法国巴黎的「发现宫」科学博物馆中友祖冲之的大名与他所发现
的圆周率值并列。他曾经算出月球绕地球一周为时27.21223日,与现代
公认的27.21222日,在那个时代能有那麼伟大的成就,实在让人佩服,
难怪西方科学家把月球上许多「火山口」中的一个命名为「祖冲之」。
而即使在社会主义共产国家「老大哥」蘇俄,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礼堂
廊壁上,用彩色大理石镶嵌的世界各国著名的科学家肖像中,也有中国
的祖冲之和李时珍,祖氏有那麼杰出的表现,我们不能不对他稍有认识。
Top

收起

杨乐中学时代的故事
刘锬 宋方
“速算冠军”
1955 年的某一天,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二( 4 )班教室里,四十多个同学正伏案专心解答着代数试题。钢笔点纸,得得得的答卷声,是那样密集、急促。这是一场检验同学答题技能和运算速度的考试。试题分量重、难度大,试卷发了两大张。
监考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体育老师。他在教室里前前后后绕了两圈,回到讲台前,时间才过了 ...

全部展开

杨乐中学时代的故事
刘锬 宋方
“速算冠军”
1955 年的某一天,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二( 4 )班教室里,四十多个同学正伏案专心解答着代数试题。钢笔点纸,得得得的答卷声,是那样密集、急促。这是一场检验同学答题技能和运算速度的考试。试题分量重、难度大,试卷发了两大张。
监考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体育老师。他在教室里前前后后绕了两圈,回到讲台前,时间才过了 20 分钟,这时就有一个瘦瘦的学生拿着试卷离开了座位。
“有什么问题?”监考老师问。
“我交卷了。”那个同学说。
“做好了?”监考老师十分惊讶。同学们也不由抬头望望这位第一个交卷的同学,投以钦佩的目光。此刻,班上几个运算熟练的同学才做好了第一道题。
监考老师看了看写得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答卷,关心地问:“你复看过吗?时间还早哩。”
“我看过了。邮局还等我去帮忙计算个数据呢。”说完,他交了卷急匆匆出了教室。
监考老师不知道,这位学号为 5820 的学生,原是考试向来交头卷的杨乐同学。
其实,杨乐考数学第一个交卷的常规早在小学高年级就形成了。有一次,学校举行速算比赛,他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成了“速算冠军”,还得了一张奖状。
他这个“速算冠军”的称号一直保持到高中。在一次制图考试中,因为老师题目出难了些,全班只有三个同学得了及格分数,杨乐不但没有被难题难住,而且又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了全班最好的成绩。
惊人的速度,来源于惊人的毅力和艰巨的劳动。在整个中学阶段,杨乐就像一只不辞辛劳的蜜蜂,整天飞舞在数学的百花丛中,采集花粉,酿造蜂蜜。他钻进了数学的天地里,探索着数学的奥秘。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了,他那求知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了,于是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放学回家,花一二十分钟时间先把当天的家庭作业做完,然后就关起门坐在房间里,习惯地两手撑着下巴,一动不动地阅读着数学书籍,演算着数学习题。他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吃饭睡觉总要妈妈催几次。
他的桌上放满了《大代数讲义》、《代数学演习指导》、《新三角学讲义》、《几何证题法》等中外书籍。代数、几何、三角各科,他都分别阅读了五六种以上的参考书,而且每本书上的例题,都一题不漏地认真演算。仅在高中三年里,他演算的题目总计在一万道以上。
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杨乐所以能成为“下笔如有神”的“速算冠军”,正是他博览群书、做题万道的结果。
“小先生”
在杨乐上高三第二学期的时候,深受杨乐敬爱的数学老师陆老师生了重病,竟至卧床不起。学校一时又找不到人来代课,同学们都很着急。陆老师身在病榻,心在教室。
有一天,陆老师把杨乐唤到身边,语调沉重地说:“我病了……同学们又快要毕业了……”
杨乐被老师这种强烈的责任心所感动,他安慰老师说:“老师,安心休养,我们能自学。”陆老师握住杨乐的手说:“我想,我的数学课请你去代上。”
杨乐听了,心情十分激动,这是老师对自己的培养啊!老师经常对他说:“一个好的数学工作者,不但要有灵活的数学头脑,还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记得还在高一的时候,陆老师给一些数学爱好者组织了业余数学小组,自己经常来作指导。有一次,陆老师抱病来到数学小组,给同学们讲解三角级数求和的方法之后,要杨乐给同学们讲解一道难题。杨乐讲完后,陆老师对同学们说:“杨乐讲得很清楚。今后你们可以请这位‘小先生’讲讲课。”
还有一次物理课上,有个同学向老师提了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年轻的物理老师演算了一半,算不下去,愣在讲台上了。老师看见杨乐想要发言。
“杨乐,你能算下去吗?”老师虚心地问。
“我试试看。”杨乐走向讲台,很快地把题目解完了。老师十分高兴,他对全班同学说:“杨乐真是一位‘小先生’啊。”
这次,杨乐听见陆老师又要叫自己当“小先生”,看着老师的病容,心里一阵不安。他忍住泪水,默默地望着瘦弱的老师轻轻地点了点头。
陆老师的病情日益恶化了。他在临终之前,又一次把最喜爱的学生杨乐唤到床前。杨乐看到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的陆老师双眼凹陷、面色苍白,心里一阵悲痛。
“快毕业了……杨乐,你……准备考什么专业?”老师问他。“考数学系。”杨乐不假思索地回答。
老师会意地笑笑,安心地点点头,又语重心长地对杨乐说:“搞数学……很艰巨,很伤脑筋……不过我知道……你不怕艰苦,你不怕费脑筋……”
杨乐完全懂得老师的心意,这是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和鼓励。
陆老师去世后,杨乐把对老师的怀念化作行动的力量,学习更刻苦了。
“第一步”
杨乐在读高三时,有一天,突然从北京来了两个人,要找杨乐的班主任黄老师。来人从提包里掏出一份稿件交给黄老师,黄老师一看,这是杨乐的字迹。
原来,这两位同志是北京一家数学杂志的编辑。他们不久前接到一篇颇有见地的数学论文,作者竟是一个中学生,编辑不免感到惊异和怀疑,于是特地赶到南通中学来作调查了。
“杨乐完全能写出这篇稿子。”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十分了解。说完他把杨乐找来,编辑同志当场对杨乐作了“口试”,杨乐对答如流、滔滔不绝。编辑同志又到数学老师那里了解情况。数学老师从书橱里捧出一尺多厚的数学笔记簿,对编辑同志说:“这全是杨乐平时演算的习题,还只是一部分。”
编辑细细翻阅着一本本笔记簿,不由心中充满着喜悦,其中一位同志说:“这是一颗即将升起的数学明星啊!”
杨乐勤奋学习的事迹,受到当地共青团南通市委的表扬,在 1956 年团市委的一份总结中,写进了杨乐的事迹,号召青年学生向他学习。
从此,杨乐像一头生气勃勃的小老虎插上了双翼,向着数学的神秘区域猛冲了。他常常这样想,那些不敢进击的人们,只不过是科学的奴隶;只有敢于进击,才能吸取前辈的经验,扩大前辈的成果,创造崭新的局面。
在学习中,杨乐从不墨守陈规,他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有一次,他对于三角形三条边上的垂线交于一点(重心)的证明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传统的证明方法是德国的著名数学家高斯提出的。杨乐注意到三角形三条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这个事实,又想,是否可以利用另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来证明垂心的定理呢?经过反复钻研,他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用内心证明了垂心的定理。
希望和成功永远是属于勤奋的人的。杨乐在高中毕业后,终于以高考数学 98.5 分的优异成绩录取于北京大学数学系。
【注:本来这篇文章是登在以前的一张报纸上,但如今在网上是找不到这篇文章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