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一种纯粹的科学需要一种纯粹的哲学”这句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17:35:17
如何理解“一种纯粹的科学需要一种纯粹的哲学”这句话?

如何理解“一种纯粹的科学需要一种纯粹的哲学”这句话?
如何理解“一种纯粹的科学需要一种纯粹的哲学”这句话?

如何理解“一种纯粹的科学需要一种纯粹的哲学”这句话?
数学-几何学作为理性科学的地位确定之后,必定会出现“哲学”与它的关系的问题,
因为哲学这门学科,长期以来被认为居于“理性”的巅峰,其地位似乎是不可动摇的;
然而,正式成立在“哲学”领域里,种咱纷争不断,相形之下,数学-几何学却不显得那样坚如磐石,
于是,从古代希腊开始,“哲学”竟然明里暗里以数学-几何学为楷模,
似乎“哲学”要努力做到像数学-几何学那样在“论证-diskurtiv”上万无一失,才算尽善尽美.

````在“方法论”这部分,康德的主要着力处在于指出:“哲学”与“数学-几何学”虽然同为“理性科学”,
同为“纯粹理性”领域范围,但实际上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学科.

````凡“理性科学”,都需要运用“概念”.
“纯粹理性科学”,就只是运用“概念”,但既曰“科学-知识”,则又非仅仅为“逻辑形式-形式逻辑”
而需要“内容”,此种“内容”,皆须“直观”,而非单纯“概念”.

```如上所述,康德认为,“直观”有“经验的”,也有“先天的”,“数学-几何学”就是运用“先天直观”作为自身“内容”的学科,它是“综合”的,又是“先天的”,因为它的“直观”同样是“概念-理性”“给出-构建”的.
“概念”经过“构建”“给出”的“直观”,同样也“超出”构建它的“概念”之外,
即单从“概念”自身,无论怎样“分析”,也是“分析”不出来这种“直观”的,所以“数学-几何学”仍然可以提供“新知识”,而并蜚声仅仅“澄清”概念.

````康德认为,“哲学”作为“纯粹理性科学”,它的“概念”自身不能“构建”“直观”,
如哲学中的“实体”、“关在”、“力”等等,
由这些“概念”自身不能像“数学-几何学”里的“三角形”那样立即可以构建出相应的“直观”来,
“概念”本身不能“提供-给出”“直观”,在这个意义上,哲学的概念,是“纯粹概念”,
哲学的理性,是“纯粹理性”.
“哲学”是“纯粹理性”的学问;“哲学”的“概念”,当然更不能由“感觉经验”来“提供-给出”“直观”,那是“经验科学”而非“理性科学”的任务.

````既然称做“学问-科学-知识”,“哲学”当需“内容”,这种“内容”又非“直观”不能提供,于是“哲学”的“概念”与“直观”的关系,就成了“问题”.
````正是这个“问题”,长期以来给出“哲学”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纷争.
````康德认为,“数学-几何学”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它由“概念”自身“构建”“直观”,它所作出的“先天综合判断”可由“理性”自身检验,对错分明;甚至连“经验科学”也不丰在这个“问题”,因为它由“经验”“提供-给出”“直观”,自可检验收报告“判断”正确与否.

````于是,在一切“学科-科学”中,只有“哲学”在这个“问题”.于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成了“哲学”的首要工作了.
````正是针对这个“问题”,康德提出了他的“批判哲学”:“纯粹理性”要想成为一门学问、一种“科学”、一种“知识”,需要“批判”.
````欧洲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原本是“批判”别人的,
一切都要放到“理性”的面前来“审判”的,
如今到了康德,“理性”本身也要受到“批判”了,
这又当如何理解?
体会康德的意思,按照康德在别的地方的阐述,
他会说,“理性”本身受到“批判”,正是“理性-启蒙”“成熟”的表现.
“批判哲学”是欧洲理性启蒙的继续和深化.

````“理性”应该“批判”,尤其是“纯粹理性”应该受到“批判”,受到“审核”---他的第一部著作叫做《纯粹理性批判》,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力量来“批判-批审”理性?按照康德的意思,当然还是“理性”本身,“理性”自己“批审-审核”自己,意味着“理性”的“成熟”.
````“纯粹理性”需要“批判”,也就是运用“纯粹理性”的“哲学”需要“批判”.
之所以必须对它们加以批判,乃是因为,“纯粹理性”如不加以“批判-限定-受到规范”,就会“超越”自己的职能范围,产生不可遏制的“幻象-Illution”,从而走向“理性”的反面,陷入不可自拨的“矛盾”之中.

````为什么会出现“理性的幻象”?
````从上述理路来看,“哲学”的“纯粹理性”、“概念”自身不能“构建”“直观”,
而“经报”有不能为它提供-给出“直观”----“哲学”的“概念”,
诸如“实体-力-无限-大全”等等,不可能由经验提供,
于是这些“概念”,就既无“先天直观”,又无“经验直观”,没有这两种“直观”的“约束”;
然则,“哲学”的“概念”为要成为“知识-科学”,又必得“超出”“概念”,
为自己“构建”“内容”,在既无“经验直观”,又无“先天直观”的情况下,
这些“内容”就可能是一些“空洞”的“幻觉”.
康德的“批判哲学”就是要“防范”此类“幻觉”的出现,为“纯粹理性”在科学知识领域指明一条康庄大道.

````在“方法论”部分,一开始康德就提出,对于“知识-科学”言,“哲学”只有“消极”“防范”的作用,“哲学”不能为“知识-科学”做“积累”、“积极”的工作,而只能做“消极”、“规范”的工作,而就“纯粹理性”来说,这种“消极”的工作,其意义却不比经验科学的“积累”小.这一点,康德在“方法论”部分做出了很充分的强调,实际上是对他前面的“纯粹理性批判”全部工作的总结.
````“理性”自身“限制”自身,乃是“理性”成熟的表现,所谓“限制”是指“理性”对于自身的“职能-功能”,有了更加明确的意识,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理性”对自己的“职能”,有了“批判-审批”的意识.

````“理性”当然是“自由”的,“不受任何限制”的,但这个“自由”和“无限-不受限制”,并不是一句空话,不仅仅是空洞的形式,而是有具体内容的.凡事有了“内容”,则这个“内容”与其相适应的“形式”就都是相互制约,即相互“限制”的.以为“理性”既然“自由-无限”因而就天马行空为所欲为,乃是“理性”尚未成熟,尚停留在“幼稚”的阶段.在康德看来,正因为“理性”本为“自由-无限”,就自然倾向于陷入“理性”“幼稚病”,这就是说,正因为“理性”为“自由-无限”才需要“批判-批审”.如上的说,“数学-几何学”和诸“经验科学”皆因有各自相应的“直观-内容”,在该学科自身,就有能力“纠正错误”,避免“幻觉”,而作为“纯粹理性”科学的“(传统)哲学”,即使在“批判哲学”已经做出“提醒-警告”之后,仍经常会陷入此种“幻觉”,以为它的“实体-力-无限-大全”等“概念”,会自己“构成”相应的“直观”,从而陷入“二律背反”,产生“永久”的“争论”.

````康德提出的“批判哲学”要旨在于为“理性”诸种不同“职能”划出“界限”.
````所谓“理性”的“职能-职权”范围,也就是“概念”的“职能-职权”范围.“数学—几何学”的“概念”自身有“构建—给出”“直观”的能力,“经验科学”的“概念”,能够从“感觉经验”世界“接受”“直观”,也就是说,经验的世界可以为诸“经验科学”的“概念”“提供”“直观”;但是“哲学”的“概念”则无此“权利”,它既无“经验直观”,又无“先天直观”可供资助,因而“哲学”本身并不能够“增进”任何“知识”,在这个意义上,康德在“方法论”里才特别强调了“哲学”的作用只是“消极”的.

````然而,“哲学-传统哲学”常常不满足於自身的“消极”作用,常常企求把自己的职能转化成“积极”的,即企图让自己的“概念”有其相应的“直观”,想以此让人们通过“哲学”来“扩大-增进”人们的“知识”.康德的“批判哲学”就是要向世人揭示“哲学”的功能,不在於“增进”人们的“知识”――而这正是哲学从近代培根以来被推崇的主要职能――而在於消除“纪觉”――而这同样也是培根的主要工作,也就是说,“哲学”的职能不是“扩大”“理性”的工作范围,而是为“理性”的职能划分界限,亦即厘定-审定理性的工作“范围”,使理性的职能得到正当的发挥,理性的运作,走在正当的道路上.

````“批判哲学”要“防止-消除”理性的“ 越”.“批判哲学”之所以成为必要,乃在於“纯粹理性”有一种“ 越”的自然倾向.
````“纯粹理性”似乎在“数学-几何学”那里受到了鼓励:原来“直观”并不全来自经验,“先天”亦有“直观”在,“数学-几何学”的“直观”就是“数学-几何学”的“概念”自身“建构”起来的,如是,则“哲学”之“概念”当亦可用自身之“概念”“建构”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科学”的“判断”,即“哲学”可以“超越”自身的“概念”,由“直观”形成“综合”,以增进人们的“知识”.

````然则,“数学-几何学”之所以能够由“概念”“建构”“直观”,乃是因为其“概念”并不超越“经验”,故其“建构”之“直观”,虽为“先天”,但亦未“超越”“经验”之外;“哲学”之情形则大不相同.

````“哲学”之“概念”,皆为“超越”的“概念”,如“无限-实体-大全”等,如欲“建构”其“特殊”之“直观”,则只能得到一种“理念”和“理想”,而非“真实-真正”“现实”之“真观”,故欲以此提供“科学”以“增进”人们之“知识”,实属“幻想”,这种倾向是人们要动力“防止”的.“批判哲学”的作用,就在于“遏制”此种“ 越”的倾向.

````康德“批判哲学”的工作就在于揭示“纯粹理性概念”无权“建构”一种“先天直观”,因而仅由自身(哲学)“概念”不能“建立”一门“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必为“经验”的.在这个意义上,康德不仅不回避“批判哲学”的“消极性”,而且强调了这种“消极性”的重要性.“哲学”经过“批判”努力“避免-防范”其概念“超越-超出”“经验”之外.

````然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工作,并非将“哲学”限制于“纯粹概念”的范围之内.不错,在康德看来,“哲学”擅长于“概念”之“分析”,一如“哲学”经常“超越- 越”;“哲学”虽不能建构自身之“先天直观”,亦不能由“经验”为自己的“概念”提供“直观”,但却为“可能的经验直观之综合”提供“原理”,也就是“哲学”能为“可能的经验科学”提供“原理”.“哲学”如何能具有此种功能,也是康德“批判哲学”所面临的问题.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方法论”中有一处小注提到如何理解“原因”的概念.“哲学”在具体思考这个“原因”概念时,当已经“超出”了 “概念”本身,而进入“具体发生之事件-Begebenheit(da etwas geschieht)(此处类似于后来海德格尔之Ereignis)”.但康德认为,“原因”概念本身并不能建构一“事件”为其“直观”,而是首先进入“时间”之“先天直观”形式,然才能显示这种“直观条件”和“原因”概念完全一致,故而就哲学言,仍按照“原因”概念进行思考,而不涉及“具体事件”之“直观”.至于此种“具体事物”之“直观”乃是“经验”提供的,因而只是“经验科学”之内容,而非“哲学”所当过问的.这就是“哲学”为“经验直观之综合”提供“原理”的意思所在.“哲学”之“概念”乃是“经验综合”的“原理”,“哲学”所论证之“原因律”是“经验科学”“因果推论”的“根据—原理”.

````康德这里涉及他的哲学的一个基本观念:“理论-思辨”性的知识乃是“推论的-diskusiv”,对“实质的-material”而言,乃是“形式”的.“具体发生这事件”乃是“实质”的,是“质料-matter”,不是“量料-quantitas”.一切“必然”之“科学”,皆只涉及“量料”,而“质料”则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纯粹经验”不可能“理论化-思辨化”.在这里,休谟所提出的问题,康德并未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