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评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6 08:15:25
曹操的评价

曹操的评价
曹操的评价

曹操的评价
曹操
  【简介】:是三国时期地主阶级中颇有才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对曹操的评价,历来有毁有誉.五十年代末,史学界对曹操评价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多数同志同意为曹操翻案.近年来,有的同志又对曹操的评价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拟就新近对曹操的评价问题的论讨作一概述.
  【易中天老师对曹操的评价】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看来,曹操好像有好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三个字:可爱的.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关于曹操镇压黄巾起义的问题】
  刘知渐在《评郭沫若同志的〈替曹操翻案〉》(《重庆师院学报》1983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指出曹操镇压黄巾起义并未“继承了黄巾的事业”.黄巾起义的主要目的是要推翻东汉政权.而曹操则代表着东汉统治阶级的利益,全力镇压黄巾,致使黄河南北的黄巾军主力很大部分都葬送在他的手里.他还利用阴谋手段把投降的黄巾余众三十余万变成维护东汉王朝的地主武装.他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是镇压人民的刽子手.他就是以此而登上当时的历史舞台的.周桓《再论曹操》(《河北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也认为,曹操不仅镇压黄巾,而且对黄巾起义的余波——屯田民起义也不手软,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向前发展.
  高光复在《曹操评价中的两个问题》(《北方论丛》1984年第6期)一文中则认为,就曹操一生来说,他的主要活动不是打黄巾,而是消灭群雄,统一北方.他崛起之时,黄巾起义的主流早已扑灭.他虽接受青州黄巾军降众,但不是消灭他们,而是加以改编,使他们为自己的统一事业服务.以后他讨伐的对象已不是农民军,而是那些分裂割据势力.
  【曹操与曹魏屯田制】
  刘知渐认为,“曹操的屯田是倒退的,因为曹操的屯田和西周封建主的井田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曹操在其《度关山》诗中公开歌颂井田制,司马朗也曾向他建议恢复井田制.他屯田的做法,是镇压黄巾起义中夺占的“资业”,强迫失败的起义战士耕种;同时又借“招募”为名,强征自由民作屯田客.在当时“客”、“奴”同义.屯田客实质上就是曹魏政权的官有农奴,毫无人身自由,故客多逃亡.由上可见.曹操的屯田是历史的倒退,不值得赞扬.
  高光复则认为,曹操屯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军粮,兼并群雄,克平天下.他把失败的起义农民与土地重新结合起来,解决了汉末以来严重存在的流民问题,使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发,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兴修,对汉末经济的恢复有重要意义.他不同意刘知渐对曹魏屯田制的看法.指出“井田制偏重于劳动力对土地的依附,曹操的屯田偏重于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二者不能相混.而且,屯田制之外还有大量的自耕农经济,它并不能确定一个朝代生产方式的性质.韩国磬《曹魏的屯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1期)强调不能忽视当时的历史条件而完全否定曹魏的屯田制.曹操实行屯田.制,其目的固然在于把劳动力束缚在农业生产上,以利于封建统治和封建剥削,但其作用是巨大的(作用同前).
  高敏在《关于曹魏屯田制的几个问题》(《史学月刊》1981年第1期)中认为,曹魏屯田制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应过高估计.他指出,在屯田制度下,农民阶级除纳高额地租外,还得服役甚而纳税.他们并没有因为屯田而得到任何好处.他们被严格束缚于土地之上,无人身自由,因而“民不乐,多逃亡”;同时,屯田民还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反对曹操的屯田制.黎虎在《略论曹魏屯田的历史作用与地位》(《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一文中也同样指出,不应该过高评价曹魏屯田的历史作用与地位.他认为,屯田对支援战争,安置流民,保证曹魏政权的财政收入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支持曹操克服群雄并最后统一北方的,更重要的还是州郡编户.真正解决流民归农问题也有赖于州郡编户.
  【曹操政权的性质及其阶级基础】
  过去一般认为,曹操在统一北方过程中,唯才是举,打击豪强,抑制兼并,诛杀世族名士,是庶族或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中小地主.
  柯友根在《世族地主是曹操集团的主要阶级基础》(《厦门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曹操集团的主要阶级基础是世族地主,而不是中小地主.世族地主势力自东汉以来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虽经黄巾起义的打击,但已根深蒂固,到东汉末形成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为了能够在群雄逐鹿的战争中夺取胜利,统一北方,曹操对世家大族采取了争取、依靠的方针和策略.他笼络、擢用了一批世家地主,充实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统治机构,有效地稳定了统治秩序.在他属下,名士儒者是他的谋略智囊,豪强地主是其集团的军事骨干因此,曹操集团是以世族地主为主、包括庶族豪强在内的大地主的政治代表.其政权主要是维护这些大地主的利益.杨德炳《试论曹操政权的性质》(《中国古代史论丛》1985年第二辑)也持类似看法.他指出,曹操虽选用寒人,但其政权的核心是高门,代表的是世家的利益.
  漆泽邦《驳“四人帮”在评价曹操问题上的几个谬论》(《西南师院学报》1979年第3期)认为,曹操的统治集团既不只是中小地主,也不只是豪强地主,而是一切地主,代表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曹操提倡“唯才是举”,是针对整个地主阶级,并未有中小地主与豪强地主之分.曹操集团中,担任各种官职的有中小地主,有豪强世族地主,曹操对他们全部加以利用.他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只是迫于农民反抗而作的一点让步,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稳定封建秩序.
  【曹操与“唯才是举”】
  成新文、王怀中在《略论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路线》(《晋阳学刊》1981年第1期)中认为,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在割据混战中扫除群雄,冲破了东汉以来“以位命贤”的察举、征辟制的束缚,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大量提拔地主阶级中一切有才之士,对他们加以笼络利用,使曹操集团中出现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曹操依靠这些人最终统一了北方.
  李则纲在其遗作《曹操的翻案与定案》(《江淮论坛》1981年第2期)中认为,曹操并没有真正唯才是举,破格用人.在曹操手下的人,顺他则生,逆他则死.曹操本人就曾杀死了许多有才之士.特别是他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也因持有不同意见而被逼死.许多号称才智之士,有功于他,也因一言见疑而被他所残杀.他还设立“校事”特务组织,刺探吏民情事,任情诬陷、杀害士人.
  【曹操是否为杰出的军事家】
  钟文在《军事家曹操》(《文史知识》1981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曹操是“亡国时第一流的军事家”.曹操一生戎马生涯,东征西讨,荡平天下,克成洪业,不仅在政治上统一了北方,而且在军事上也取得了赫赫战绩,他曾先后消灭了吕布、袁术、韩遂、袁绍等军阀割据势力.他还为《孙子兵法》作注,发挥或补充了其中的一些作战指挥原则.他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取得了很多胜利.赤壁之战的失败主要在于他的骄傲自满.他在军事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应给予肯定.
  吴荣政《关于曹操军事才能的评价问题》(《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认为,曹操在军事上有一定的才能、但并没有杰出的军事天才,称不上是一个大军事家.曹操在一般战争中,不仅有投降、逃跑的打算,而且有多次冒险的表现.由曹操指挥的对统一全局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战争,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等等,只有官渡之战获得胜利,其余二役都以失败告终.官渡之战中,曹操表现了一定的军事才能,但他获胜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他的军事天才,而是袁绍内部产生了致命的弱点.他注释《孙子兵法》虽有贡献,却不能以理论指导实践.李则纲也认为,曹操只能称得上一般的军事家,而不是杰出的军事家.他固然打了不少胜仗,但也吃了不少败仗.他所以能够统一中国,并非完全是由于他的军事上的胜利,给他有利的重要条件,还和迁主刘协,建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关.
  【曹操与建安文学】
  刘知渐在《评郭沫若同志的》以及后来发表的《建安文学编年史》(《重庆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二文中认为,曹操的作品“糟粕多于精华”,“曹操对建安文学的消极作用是多于积极作用的”.他指出,建安七子早在没有依附曹操以前,就已成名,并非曹操培养了他们.相反,曹操对文人的网罗,使得建安七子培养和影响了曹丕、曹植的写作;同时也给他们的写作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使他们脱离实际,远离生活,只能写出一些歌功颂德的作品了.李则纲也认为,不应该把曹操对建安文学的作用估计过高.当时的建安文学集团对民生疾苦等并未有多大补益.曹操虽然在他的诗中描绘了一些人民的痛苦,但他本身就是造成人民痛苦的根源.他对他所笼络的文人也多有残杀,如孔融就因讥讽他而被杀.
  胡世厚等在《曹操与建安文学——兼与刘知渐同志商榷》(《重庆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一文中不同意刘知渐的观点.他们认为,曹操是个杰出的诗人和作家,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推动了建安文学的积极发展.曹操注重真才实学,轻视儒家仁孝道德,提倡活跃思想,使文学脱离经学而得到发展.他十分重视文学,延揽和招集了大批文人团结在他周周,并鼓励他们创作.他自己的诗风和文风对“建安风骨”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他对乐府诗歌的改造也作出了贡献.
  【曹操的思想 】
  漆泽邦认为,曹操的思想是懦法杂用,二者结合.他采用法家思想,一是为了消灭割据,统一全国;二是为了加强对农民阶级的镇压以巩固地主阶级专政.他十分推崇儒术.北方统一后,他下令兴办学校,传播儒家思想,他的儒法并用思想是两汉以来封建统治者采用的传统手段.
  柳轩《从曹操的诗文看他的政治思想》(《重庆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认为曹操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他为父报仇,屠杀徐州人民,是他尽“孝”的表现.他不是法家,因为他不可能象法家那样废除宗法制度,反对儒家的“亲亲”观点.不管在教育思想上,还是人才问题上,他都以儒家思想为标准.
  吴其昌在《曹操思想浅谈》(《北方论丛》1985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曹操思想中包括儒、法、道、兵、名等各家思想,他是杂家的代表人物.曹操在运用这些思想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形势变化,把它们区分为主次两个方面.在他的思想中,有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深刻矛盾.这应该从他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中去解释.(刘安志)
  【鲁迅评价曹操—— 曹操是一个大英雄】
  鲁迅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应该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这是鲁迅对曹操的一个总的评价.曹操为什么是一个英雄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他能顺应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曹操出身低微,为当时的清流名教者所不齿.袁绍就公开骂他是「奸阉遗丑」.曹操自己也不无遗憾地说:「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但他并不因此而后退,而是坚决地与那些豪族集团进行角逐.
  鲁迅说:「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他的立法是很严的,因为当大乱之后,大家都想当皇帝,大家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曹操使用「刑名」这个工具,抑制豪族集团的势力,维护自己的权威,取得很好的效果.
  【毛泽东评价曹操】而毛泽东全面肯定历史人物曹操以及明确提出要“为曹操翻
  案”,则是在1954年.这一年的夏天他来到了北戴河,一次游泳
  之后,他吟诵起曹操的《观沧海》一诗,并对其身边的保健医生
  【徐涛评价曹操】
  “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徐涛听了大吃一惊.他从没听过这种肯定曹操的话,便疑 惑地问:“曹操?哪个曹操?”“还有哪个曹操?三国的曹操. ”“他,他不是白脸奸臣吗?”“嘁,你知道个屁”,毛泽东愤 然时便这样斥责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 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 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 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戏里这么演 ,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 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 统.这个案要翻.”
  【深度剖析】
  我们应该剥去对曹操的种种歪曲之词,还原真实的曹操.可以说,他是一位对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胸怀博大的理想主义者.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话说:“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事例分析
  曹操(字孟德)何许人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贼,也有人说他是奸雄.但是我觉的曹操是一个有作为的人物,虽然他在民间的名声和形象都不太好.
  一、曹操非常有政治眼光,这个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他“奉天子以令不臣”,在那些诸侯还没有称王称霸的时候,这个是克制他们的最好方法.在曹操与孙、刘赤壁之战的时候,张昭(字子布)就曾经像孙权(字仲谋)说过,现在曹操顺江东下,是以天子的名义来打我们,我们要和他对抗就是对抗天子,所以我们不能够和他打,还是以降为好.虽然后来孙权在诸葛亮(字孔明)、鲁肃(字子敬)和周瑜(字公谨)的劝说下,终于联刘抗曹,并且最终打败了曹操,但是如果不是鲁肃带诸葛亮来游说,周瑜来劝说,鲁肃自己也尽自己之能劝说孙权,孙权可能早就投降曹操了!为什么?因为张昭说的话也有道理呀!是不是?
  二、曹操非常有军事才能,为什么?因为曹操首先举起义旗,来讨伐董卓,后来又自己干,他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就充分的显示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这也是我听《易中天品三国》才知道的,说是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在去救援白马(一个地方)的路上,忽然探子来报,前面有刘备(字玄德)、文丑的军队.曹操问,多少人?探子说,5000轻骑兵.当时曹操人数很少,只有1000来人,于是他命令自己的将士下马,将辎重、器械全放在路上,他的部将十分不解,就说:“明公(对曹操的称呼)啊,现在敌军来了,应该赶快准备战斗啊,你怎么叫士兵下马呢?”曹操就说:“你别管,执行我的命令.”刘备和文丑的军队一来到,一看地上有这么多好东西,都争着抢,这时候曹操说,上马!把刘备、文丑的军队打得大败,刘备逃走,文丑被杀(有可能是关云长杀的).这个故事就表现出来了曹操有军事才能啊!
  三、曹操非常注重经济.从哪里看出来?曹操一开始自己干的时候,他的谋士毛玠就告诉他,要发展经济.怎么发展?明公要设置军屯、民屯.军民互不相干,都在那儿种田.割麦的时候,军4分利,民6分利.这样可得民心,也可牟取暴利.曹操马上实施了,效果很好.
  四、曹操求贤若渴.大家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来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曹操二请荀彧的故事.讲的是曹操求贤若渴,去请教一个老和尚,询问能够助他打天下的人才,老和尚给他一个锦囊,让他到许昌时有人指名道姓骂他时,打开就可以了.曹操到了许昌,曹仁带着兵士到处掠夺,这个时候,许昌城门上出现一张帖子,是骂曹操的,落款是荀彧(字文若).曹操很生气,但他忽然想起那个锦囊,就拆开来看.上面写着:“十天头长草,或字三撇旁.才过昔子牙,谋深似子房.”曹操半天才解开这首字谜,前两句是“荀”,后两句是“彧”.曹操转怒为喜,派曹仁去请荀彧.荀彧避而不见.曹操亲自去请,他才出来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曹操求贤若渴.
  既然曹操有政治眼光,军事才能,注重经济,求贤若渴,我认为曹操是一个英雄,他海纳百川,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找了好久.也整理了好久了.你看看应该很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