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 详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07:56:13
读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 详细?

读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 详细?
读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 详细?

读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 详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动向.研究学生如何学数学,是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 近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在说要让学生主动地学,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研究儿童怎样才能学得更好之前,我们当然有必要了解小学儿童究竟是怎样在学数学的?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了《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一书. 全书分十个章节,分别阐述了小学生如何参与课堂教学,如何理解数的概念,如何学习加减法,如何学习乘除法,空间观念如何发展,问题解决如何学习,学习方式怎样改善,等等.在这十个章节当中,我对第六章小学生如何学习加减法和第九章问题解决的学习进行了重点阅读. 第六章:小学生如何学习加减法 本书的第六章论述了小学生如何学习加减法.也许有些老师会问,加减法有什么?学生多练练自然就熟练,就会了.其实不然,作为教师,我们真正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了吗?我们真正了解了学生学习加减法的过程是什么样子了吗? 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书中的论述主要包括两个问题:其一,学生如何形成加减法概念?其二,学生如何形成加减法技能?小学生学习加减法,涉及到生活情景、形成运算技能和发展数学思考策略等方面活动. 一、情境是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基础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实际生活情境对于学生理解加减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具体的形象为主,他们更多地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而新奇的事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在运用数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如在学习10 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情景图,学生根据图的内容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再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因此也就特别愿意解决,同时,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一样,是学习的重要形式. 学生学习加减法是学习数学运算的第一个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发展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强化运算概念的现实背景.另外,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问题形式呈现的方式,适当安排一些多条件、多问题等的和开放式的问题,设计一些现实性强的和生动有趣的问题,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学生如何形成运算技能 1、从情境出发学习运算.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卡彭特等在1982 年的研究表明,学生能够使用积木等学具计算加减法,比没有积木时做得更好,他们反对一开始就进行单纯的符号训练.因为学具可以有助于学生拓展思考空间,这样做,看起来比较低效,但实际上是发展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 我在教学10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就充分利用了小棒这一学具,帮助学生理解凑10 和破10,学生通过数学操作活动,发展了数感. 2、算法的多样化 美国数学教育家培恩分析了一年级小学生的五种加法策略.第一种,数数.第二种,从大数算起.第三种,双倍数.第四种,近似双倍法.第五种,利用10 的概念.(我觉得在计算20 以内进位加法时,还有凑10 法等也应该算).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几种方法.第一种,数数法.第二种,破十法.第三种,逆算法(想加做减法).第四种退十加补法.实际上学生的方法还会更多. 在学生学习中除了要形成一种较为高效的运算方法外,也应该适当关注算法多样化的问题.算法的多样化对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思考的能力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比较、归纳,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形成较为高效的方法,并对一些基本的运算通过种方式达到熟练. 第九章:问题解决的学习 问题解决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曾提出“问题解决必须处于学校数学教学的中心”.近来问题解决也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主题之一. 我在教学中也作过许多关于问题解决的尝试,有的活动能圆满地达到教学目标,有的却不尽人如意.读了本书之后才有的进一步的了解. 一般的说问题的设计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即思考性、现实性、和趣味性. 1、问题的呈现应该激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对“问题”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问题”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即思考的空间.思考的空间有大有小,问题的设计要求向学生提供适当的空间.挑战性不大学生会对问题失去兴趣;挑战性过大学生会出现为难情绪,对问题产生恐惧感,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会极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为了能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问题的选择最好是有一定开放度,使不同的孩子都能在不同的层次上解决问题,得到成功的愉悦. 2、问题一定要有现实性.我们设计的问题“人为”的痕迹很重,都是教师想当然的,没有通过调查研究,因此很多问题脱离实际使人乏味,甚至是幼稚可笑.但是问题也不能从现实拿来就用,因为有很问题是儿童不能解决的,或者与学习的目标相去太远.问题的设计因有一个对原素材去粗取精的加工过程,但也不能加工太细,可以保留一些多余条件,使问题具有开放性. 3、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问题设计应该注意有一定的趣味性,语言和内容应该具有童趣.如应用题的呈现方式上,可以采用图画应用题的做法,在看图中了解题意,增加了趣味,吸引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