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形成解释“中华”二字,说明形成时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4:54:50
“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形成解释“中华”二字,说明形成时间!

“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形成解释“中华”二字,说明形成时间!
“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形成
解释“中华”二字,说明形成时间!

“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形成解释“中华”二字,说明形成时间!
1、中华民族概念提出
  “中华民族”是我们常用的词,充满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沧桑感,实际上,这个词,或者说这一概念的提出,只有区区一百余年的时间.
  “中华民族”一词是由历史悠久的“中华”一词和近代以来由西方传入之“民族”一词相互结合而成的.梁启超,杨度和章太炎等人,是较早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先驱.
  梁启超最早使用“中华民族”
  中华本为汉族自称
  1902年,在《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梁启超写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这是“中华民族”一词的最早使用,从上下文来说,梁所说的“中华民族”当指汉族,确切地说,指的是古华夏族和从华夏族发展至今,不断壮大的汉民族.他在该文中,在“黄帝子孙”一词特别注文指出:“下文省称黄族,向用汉种二字,今以汉乃后起之朝代,不足冒吾族之名,故改用此.”
  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7次以上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并明确地指出其含义,“今之中华民族,即普遍俗称所谓汉族者”,它是“我中国主族,即所谓炎黄遗族 .”
  杨度、章太炎和黄兴皆有使用
  1907年,继梁启超之后,晚清著名立宪派代表杨度也成为“中华民族”一词的早期使用者,是年5月20日,他在《中国新报》连载的《金铁主义说》一文中,在与梁基本相同的意义上,即“中华民族”指的是汉族,也多次使用“中华民族” .
  革命派的重要代表之一的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一文中,也使用“中华民族”一词,仍指汉族.
  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3月19日,革命派领袖黄兴,刘揆一等领衔发起的影响很大的“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后改称“中华民族大同会”,这里的“中华民族”一词的含义已经不再是专指汉族,而是指当时中国国境内的所有民族,包括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同时,在上海等地的一些地方官员,还发布《化解种族见解之文告》,禁止商人,报纸广告,公私函使用“大汉”字样,以示民国民族“大同主义”.
  [编辑本段]2、中华民族涵义扩大
  1911年12月1日,一些蒙古王公在沙俄的指使下,在库伦成立了以哲布尊丹尼为“大汗”的所谓“大蒙古帝国”.
  针对这样的分裂行为,1913年初,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召开的西蒙古王公会议,内蒙古西部22部34旗王公一致决议“联合东蒙反对库伦”,并通电全国申明:“数百年来,汉蒙久成一家,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当一体出力,维持民国”这示第一次在政治文件中,少数民族代表人物共同决议宣告自己的民族属于中华民族.
  作为民国的总统袁世凯,此时也在涵盖中国境内所有民族意义上“率先”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而这一较早使用,也恰恰示发生在处理此次蒙古分裂行径过程中,他致书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尼写道:“外蒙同为中华民族,数百年来,俨如一家”.
  此后,“中华民族”一词时已不在专指汉族,而是泛指中华各个民族的观念已经开始普及.
  “中华民族”趋向融合
  民国初期,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角度自觉公开地标举再造现代“中华民族”旗帜的第一人是李大钊.1917年2月19日和4月18日,他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和《大亚细亚主义》两文,针对日本人宣扬的以日本民族为中心的大亚细亚主义,提出了中国人应该激发出以各民族融合为基础的“新中华民族主义”的自觉,“则前之满云,汉云,蒙云,回云,藏云,及至苗云,瑶云,举为历史上残留之辞,今已早无是界,凡籍隶于中华民国之人,皆为新中华民族云.”李大钊这里的“中华民族”指的是融合中华各个民族后的新民族.
  1922年,最早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梁启超撰写《历史上中国民族之研究》,他在书中一方面指出“中华民族”通常指的是汉族,同时又指出“中华民族”包括中国各民族认同的一体特征,他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又‘我中国人’之观念浮于斯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并具体指出“故凡满州人今皆中华民族之一员也”.明确指出:“近四百年来,民族主义日渐发生,日渐发达,遂至磅礴郁积,为近世史之中心点,顺兹者兴,逆兹者亡.”梁启超毫不动摇的坚信,要使中国不亡,必须推行民族主义.
  “中华民族”涵义的演变
  梁启超的“多元混合”说 1905年,梁启超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指出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汉满蒙回藏等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
  杨度的“文化族名”说 杨度在1907年发表了《金铁主义说》一文,将中国解释为地域观念,将中华阐释成文化一统,把中华民族归之为文化族名,所有生长于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民族经过交流融合,已经不可分割地形成了一个中华民族.这里,杨度将中华民族的含义赋予了现代文化人类学的意蕴,颇具文化色彩和理论意义.
  章太炎的“汉族中心”说 章太炎并不反对杨度乃至梁启超用中华民族来概括中国各民族的论断.他与杨度所不同的是:一是坚持要以汉族为中心;二是要由汉人组织政权;三是以汉族来逐步同化其他少数民族.众所周知,章太炎是一个汉族中心主义者.但他在这里表述的观点较其1903年前后宣传的民族复仇主义已经有很大的转变.
  孙中山的“五族共和”说 一向倡导“革命排满”的孙中山也接过了“中华民族”的旗号,在1912年进一步提出了“五族共和”,号召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来达到民族融合和民族和谐.
  -----------------
  [编辑本段]3、中华民族内含
  世界民族之林有一个璀璨的明珠,那就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的总称.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中部.经过民族识别,现今的中华民族共包括: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共56个民族.
  此外,尚有少量未经识别的人口.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 1133682501 人.其中汉族占91.96%,少数民族占8.04%.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中华”,原意与中国相通,又与华夏相系.《唐律疏议》云:“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章炳麟认为:“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中华民国解》).这里强调中华一词乃区别文化高下之族的含义.“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这是由于中华与华夏一词有关.华夏文化发达,遂以中华自称.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中华帝国和其它古文明帝国一样,从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区,不断的和其它的部落联合,融化和扩张,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帝国.当研究其它的古文明时,现代人一直不能解读他们祖先的文字,以致难以了解自己的文明之始末,而现代的中国人却能读通几千年前的文字,了解中华祖先的文化.因为我们中华文明是世上唯一的统一和连续的文明,中华文明的发展当然有受到外族的侵入,中国也曾经被外族统治过,但是,不是我们要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文明,相反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不具侵略性,而博大精深的文明,所以,入侵者自己总是迅速的完全的被我们所同化,融合,使我中华文明更趋先进,更具活力.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的祖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