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际泰传》文言文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2:17:40
《陈际泰传》文言文翻译

《陈际泰传》文言文翻译
《陈际泰传》文言文翻译

《陈际泰传》文言文翻译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勤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若士,世称临川先生。汤尚贤长子,明嘉靖29年(1550年)生于文昌里汤家山灵芝园。汤显祖5岁时能与长辈联对,12岁在伯父汤尚质影响下开始写诗,并将其红泉书斋之号为诗集名曰:《红泉逸草》。汤显祖14岁为县学诸生,因有神童之誉,江西提学使何镗亲试其才,并指案为题,汤显祖从容对答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何镗惊异道:“此生将来必以文章雄视天下。”
明...

全部展开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若士,世称临川先生。汤尚贤长子,明嘉靖29年(1550年)生于文昌里汤家山灵芝园。汤显祖5岁时能与长辈联对,12岁在伯父汤尚质影响下开始写诗,并将其红泉书斋之号为诗集名曰:《红泉逸草》。汤显祖14岁为县学诸生,因有神童之誉,江西提学使何镗亲试其才,并指案为题,汤显祖从容对答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何镗惊异道:“此生将来必以文章雄视天下。”
明隆庆4年(1570年)汤显祖参加乡试中第8名举人,并以制义创奇,被誉为举业八大家之一,时名以满天下。国子监祭酒汤宾尹赞其曰:“制义以来能创奇者,汤义仍一人而已。”丞相张居正闻知,欲收其名为已所用,则待汤显祖入京参加会试之时,令其子至汤显祖下榻求见,并许以本届会试“鼎甲”,以示宠爱。汤显祖自知实力,不肯助张居正科场作弊,则当即回绝,权相张居正恼羞成怒,故在科场中设阻,致使汤显祖落榜。汤显祖落第后,风尘仆仆回到家乡,抚州知府闻知其科场义举,举城相迎,并赞汤显祖为“真正状元”。张居正因把持朝正,会试考官皆视其马首为瞻,以其好恶来决定考生成绩,因众考官皆知汤显祖是张居正眼中钉,尽管汤显祖制义为天下第一,然而考官始终不敢公正对待其考卷,致使汤显祖连续落第。
明万历10年(1582年)丞相张居正死,因而扫清了汤显祖会试的障碍。明万历11年(1583年)汤显祖再次入京参加会试中第65名,殿试时获第三甲第211名,赐同进士。汤显祖因为三甲赐同进士,不能入选翰林院,则依旧例,授南京太常博士,专责祭祀礼乐。
明万历14年(1586年)汤显祖改授南京詹事府主簿,其职虽为辅导太子,然因太子住在北京,此职实为虚设。明万历17年(1589年)汤显祖被擢升为南京礼部司南仪郎、六品主事,主管祭祠,汤显祖虽为闲官,但其却甚为关心时事,他因不满丞相申时行压制言路,打击谏官之行为,上书《论辅臣科臣疏》弹劾权相,他奏道:“指策申时行以权谋私,专权行事,断绝言路,使言官噤若寒蝉不敢直谏。”时天下谏官无不畏申时行之专横,无敢言者,汤显祖虽位卑言轻,但却敢挺身而抗强权,因而顿以直声闻四海。权相申时行见汤显祖以下官犯上怒而罢朝,万历皇帝专宠申时行乃下诏切责汤显祖,并贬其为海南徐闻县典史。海南时为偏荒僻野,是历朝流放罪臣之地,因而朋友们都劝汤显祖不要去接受这个不入流的小官。汤显祖道:“吾生梦罗浮、雷擎、大蓬、葛洪母井、马伏波铜柱而不可得,得暇一尉了此夙愿,何必减陆贾使南粤哉。”
明万历19年(1591年)九月初九汤显祖告别诸友,经赣州,越梅岭,自广东保昌(南雄)下船,过英德真阳峡;十月到广州,遇道往游罗浮山;十月初七自广州舟行到南海,经香港、澳门、恩平到阳江,由阳江乘海船过琼州海峡,抵围州采珠地,然后折回到广东徐闻上任。汤显祖一路游玩到广东,县人闻其大名争睹其颜,道为其塞,而每日请揭者车马不息、门庭若市,诸弟子执经问难靡虚日、户履常满,乃至廨舍隘而不能容。
徐闻县民风好斗人皆轻生,汤显祖为了推广中原文明化土著之俗,其联合知县熊敏捐俸银在徐闻县城西门塘畔创办了一所“贵生书院”,教民知书识礼,认识生命的重要性而化其轻生之俗。并宣传“君子学道则爱人”、“天下之生皆当贵重”的人生哲理。汤显祖将书院的12间教室,分别命名为审问、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并在《徐文留别贵生书院》一文中道:“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汤显祖在教学上对弟子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谈修,每日津津不厌。通过汤显祖的教育和宣传,徐闻文风渐盛,科举盛行。清《王夫子宾兴》碑文曰:“自明义仍先生来徐闻建书院,而徐益知向学,当时沐其教者,辍魏科登赋仕,后先辉映,文风称极。”明万历19年至崇祯年间徐闻连年旱灾,民食不果腹,但人人向学,仍出了15名举人。明清两代徐闻多次修缮贵生书院,并订立了《院规条》,还拨出学田96石作为会科经费,可见汤学已经深入徐闻人心。汤显祖病逝的消息传至徐闻,徐闻县兴建了“汤公祠”,以此表达当地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汤显祖虽身在徐闻,但因刚直遭贬,社会舆论大哗,申时行迫于社会压力被迫辞职,因而汤显祖得脱流放之灾。万历20年(1592)汤显祖北还故乡临川,因家中人口增多,他想找一静处另盖新居,老友高应芳得知便将自己在临川县城沙井巷占地960平方米闲置不用的废旧房屋转卖给汤显祖,供其兴建“玉茗堂”。新宅邸布局合理,中为玉茗堂书斋,左为寒光堂,右为兰省堂,前为芙蓉馆,后为清远楼,东有四梦台,全院共由6组建筑组合而成,精巧别致,美观大方,从此汤、高两家比邻而居。
明万历21年(1593年)汤显祖被升任为浙江丽水地区遂昌县知县,汤显祖治政以教育为本,为办学兴县,他将奉禄捐出兴办了一所“相圃书院”,意在造就将相之才。汤显祖在遂昌县6年,创尊经阁、启明楼,并于学中建象德堂、于射园置灭虎祠,种种美政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小县治理成为两浙的先进县。汤显祖在遂昌任上未取一文赎金,未监一个好人,未杖死一名囚徒,其治迹生平,为后人所称道。他自赋道:“杏花轻浅讼庭稀”;“市上无喧少斗鸡”。因此越民无不颂其德。然而吏部奖罚不明,始终不肯嘉奖汤显祖,朝廷选官制度的黑暗,使汤显祖更加认识到社会的腐败。明万历26年(1598年)汤显祖愤然挂冠弃职归隐临川。清康熙年遂昌人民感念汤显祖之德,在遂昌为汤显祖建造了一座“遗爱祠”。
汤显祖回到故乡于玉茗堂设帐讲学,并于四梦台编演其所作的新剧《紫钗记》、《南柯梦》、《邯郸记》、《还魂记》,统称临川四梦。汤显祖每写完一出,好友谢挺凉就协助他组织排练演唱,汤显祖领导的临川派戏曲异军突起,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老戏曲派的吴江派,成为中国戏剧界的旗手。汤显祖为了向社会证实自己的教育能力,他在临川创办了一所崇儒书院,四方理学节义贤至,无不以听临川之音而为人生一大幸事;而禅伯词英对汤显祖诗词更是赞不绝口莫不依风景附随形成一股汤学之风。明崇祯10年(1637年)汤显祖的女婿刘同升承传汤显祖制义之奇蟾宫折桂登上状元及第,其门徒陈际泰、罗万藻、艾南英、章世纯则继汤显祖理学文章,成为“江西四大家”,而司徒李太虚、御史傅朝佑、次子汤开远、义子汤维岳则继承汤显祖刚直不阿之精神,皆以直声闻天下而不辱师名也。汤显祖居家教学、吟诗、唱戏好不快活,但他的朋友都为他不能出山为官而惋惜,漕运总督李三才不忍见其英才被埋没于乡间,特致书礼聘汤显祖复出为幕,汤显祖无心复出而坚拒道:“独愧身与公等比肩事主,老而为客亦非予所能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