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秉笔执书的故事描述战国时代一个不怕死的太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15:08:15
战国时代秉笔执书的故事描述战国时代一个不怕死的太史

战国时代秉笔执书的故事描述战国时代一个不怕死的太史
战国时代秉笔执书的故事
描述战国时代一个不怕死的太史

战国时代秉笔执书的故事描述战国时代一个不怕死的太史
中国古代的史官制度,也是对皇权的一种制约力量.《孟子·滕文公下》云:“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说的是史书对大臣的制约作用;而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则进一步引董仲舒的话说,《春秋》还是“贬天子”的著作,说明史书对国君同样是有制约作用的.
文天祥在《正气歌》里,将“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作为天地间正气的表现之一.这两则古代史官故事,都高扬了一种誓死捍卫史官直书实录传统的精神.齐太史的故事,见之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说的是,齐国的大臣崔抒弑其君齐庄公,齐太史乃秉笔直书:“崔抒弑其君.”崔抒就杀了齐太史.“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我们今天看这则故事,仍然不免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为了维护记史的直书实录传统,齐国的太史们一个接一个地视死如归,这是用鲜血换得的史书上的真话,以及伟大的直书实录的史学传统!
“董狐笔”的故事是说,晋灵公是个昏君,而晋国正卿(宰相)赵盾是个正直的大臣,经常谏劝晋灵公.晋灵公嫌赵盾碍手碍脚,派刺客去暗杀赵盾.赵盾只得出走,不过在尚未逃出境外时,赵盾的族人赵穿便起兵杀了晋灵公.晋太史董狐便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并且“示之于朝”.赵盾对董狐说:“我并未弑君.”董狐说:“你是正卿,逃亡没有出境,国君被杀了,你回来后又并未法办弑君的人,当然就等于是你弑君了.”赵盾毫无办法,只好叹口气,听任董狐写自己弑君了.后来孔子称董狐为“良史”;同时,孔子也认为,赵盾不干涉史官秉笔直书的权力,也是“良大夫”.这个故事记载于《左传·宣公二年》.董狐不畏权势、坚持直书实录的史笔传统,自古以来,是史家以及一切士人的榜样.
这种直书实录的传统,不但保证了我国有着一以贯之的真实记载史事的大量历史著作,而且,这类历史著作对国君、大臣来说,多少总要使他们有所顾忌——担心坏事被记载于史册,从而遗臭于后世,从而也就产生了某种制约力量.
中国古代还有一个规定,皇帝是不能看史官所记的关于他自己的实录的.这也是为了保证史官能真正秉笔直书国君功过善恶的一个制度.《贞观政要·文史第二十八》记载,贞观十三年(639年),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记起居注.唐太宗问他起居注里记些什么,并且提出想看褚遂良所记的内容.褚遂良回答说,现在的起居,就是古代的左右史,“以记人君言行,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这就是说,褚遂良坚持原则,不让皇帝观看史官所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