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微生物之父是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3:00:03
谁知道微生物之父是谁

谁知道微生物之父是谁
谁知道微生物之父是谁

谁知道微生物之父是谁
巴斯德把微生物发酵原理广泛应用于指导工业生产,开创了“微生物工程”,被人们尊称为“微生物工程学之父”
下面是具体内容: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是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
巴斯德曾任里尔大学、巴黎师范大学教授和巴斯德研究所所长.在他的一生中,曾对同分异构现象、发酵、细菌培养和疫苗等研究取得重大成就,从而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被后人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第一个胜利
巴斯德是一位法国制革工人、拿破仑军队的退伍军人的儿子,小时候家境贫困.巴斯德勤奋好学,再加上聪明伶俐,颇具艺术天分,很有可能成为一名画家.然而,他19岁时放弃绘画,而一心投入到科学事业中.
巴斯德最早是从事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关于酒石酸的光学性质.他通过实验制备了19种不同的酒石酸盐和外消旋酒石酸盐的晶体.在显微镜下检查时,他发现,这些晶体能用机械的方法分作两类——左旋和右旋晶体,它们具有旋光数值相同,但旋光方向相反的偏振光特性,从而揭示了酒石酸的“同分异构现象”.
巴斯德在化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获得了荣誉.然而,他并未将自己的视线仅仅停留在化学领域,而是将实验化学的原理、技能等广泛地应用于发酵问题,从而开辟了人类科学历史的新纪元.
走向辉煌
巴斯德从化学研究转入生物学研究,发现微生物对酸的选择作用.在研究酒质变酸问题过程中,明确指出发酵是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的微生物会引起不同的发酵过程.改变了以往认为微生物是发酵的产物,发酵是一个纯粹的化学变化过程的错误观点.同时,巴斯德通过大量实验提出:环境、温度、pH值和基质的成分等因素的改变,以及有毒物质都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不同的微生物.例如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最佳pH值为酸性,而乳酸杆菌却喜欢pH值为中性的环境条件.
巴斯德把微生物发酵原理广泛应用于指导工业生产,开创了“微生物工程”,被人们尊称为“微生物工程学之父”.
巴斯德在发酵问题的研究中,确立了他的学术地位,但他并不满足,仍然奋斗在科学实验的前沿阵地上,因为他坚信“科学实验”可以解决许多问题,是最有力的证据之一.1868年10月,他患上脑溢血,使他的身体左侧刺痛、麻木,最后失去活动能力.在这期间,他仍然口述一份备忘录,论述他富有独创性的实验——如何检查发现刚刚开始感染到疾病的蚕卵,最终实验获得成功,使纯净的“种子”(即蚕卵)得以传遍整个欧洲和日本.多么令人感动的科研精神呀!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使他成为伟大的微生物学家.
不朽的功绩
一、巴斯德否定了微生物的自然发生说
新鲜的食品在空气中放久了,会腐败变质,并发现其中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从何而来?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微生物是来自食品和溶液中的无生命物质,是自然发生的——自然发生说.巴斯德通过自己精巧的实验给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以有力的反驳.
巴斯德设计了一个鹅颈瓶(曲颈瓶),现称巴斯德烧瓶.烧瓶有一个弯曲的长管与外界空气相通.瓶内的溶液加热至沸点,冷却后,空气可以重新进入,但因为有向下弯曲的长管,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不能与溶液接触,使溶液保持无菌状态,溶液可以较长时间不腐败.如果瓶颈破裂,溶液就会很快腐败变质,并有大量的微生物出现.实验得到了令人信服的结论:腐败物质中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这个实验也导致了巴斯德创造了一种有效的灭菌方法——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又称低温灭菌法,先将要求灭菌的物质加热到65℃30分钟或72℃15分钟,随后迅速冷却到10℃以下.这样既不破坏营养成分,又能杀死细菌的营养体,巴斯德发明的这种方法解决了酒质变酸的问题,拯救了法国酿酒业.现代的食品工业多采取间歇低温灭菌法进行灭菌.可见,巴斯德的功绩有多大.
二、巴斯德和疾病的病菌说
巴斯德从研究蚕病开始,逐步解开了较高等动物疾病之迷,即由病菌引起的疾病,最后征服了长期威胁人类的狂犬病.
1865—1870年,他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蚕病的研究上.这个研究牵涉到两种病原微生物.在搞清蚕病起因后,巴斯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从而使法国的丝绸工业摆脱了困境.
而后,巴斯德又专心研究动物的炭疽病,他成功地从炭疽病的动物(如牛、羊)的血液中分离出一种病菌并进行纯化,证实就是这种病菌使动物感染致病而亡.这就是动物感染疾病的病菌说观点.但是,当时的内科医生和兽医们却普遍认为疾病是在动物体内产生的,由疾病产生了某种有毒物质,然后,也许是,由这些有毒物变成了微生物的错误观点.后来巴斯德又研究妇科疾病产褥热.他认为这种病是由于护理和医务人员把已感染此病的妇女身上的微生物带到健康妇女身上,而使她们得病.
由此可见,巴斯德虽不是一名医生,但他对医学的贡献也是无法估量的,他为医学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三、巴斯德与免疫学
巴斯德除了研究炭疽病外,还研究了鸡的霍乱病.这种病使鸡群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巴斯德经过多次尝试后发现,这种致病的微生物能在鸡软骨做成的培养基上很好地生长.一小滴新鲜的培养物能迅速杀死一只鸡.
巴斯德在研究此病过程中最值得庆幸的是:当某鸡用老的、不新鲜的培养物接种时,它们几乎都只有些轻微的症状,并很快恢复健康.再用新鲜的、有毒力的培养物接种时,这些鸡对这种病的抵抗力非常强,这样巴斯德就使自己的实验用鸡产生了对鸡霍乱病的获得性免疫能力了.这可以同琴纳(E.Jenner)使用牛痘对人的天花病产生免疫能力相媲美.
巴斯德在成功地研究出防止鸡霍乱病的方法后,又着手研究对付炭疽病的方法.他把炭疽病的病菌培养在温度为42~43℃的鸡汤中.这样,此病菌不形成孢子,从而选择出没有毒性的菌株作为疫苗进行接种.
巴斯德是世界上最早地成功研制出炭疽病减毒活性疫苗的人,从而使畜牧业免受灭顶之灾.
光辉的顶点
巴斯德晚年对狂犬病疫苗的研究是他事业的光辉顶点.
狂犬病虽不是一种常见病,但当时的死亡率为100%.1881年,巴斯德组成一个三人小组开始研制狂犬病疫苗.在寻找病原体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与失败,最后还是在患狂犬病的动物脑和脊髓中发现一种毒性很强的病原体(现经电子显微镜观察是直径25纳米~800纳米,形状像一颗子弹似的棒状病毒).
为了得到这种病毒,巴斯德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从患病动物体内提取.一次,巴斯德为了收集一条疯狗的唾液,竟然跪在狂犬的脚下耐心等待.这种为了科学研究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献身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和称颂吗!
巴斯德把分离得到的病毒连续接种到家兔的脑中使之传代,经过100次兔脑传代的狂犬病毒给健康狗注射时,奇迹发生了,狗居然没有得病,这只狗具有了免疫力.
巴斯德把多次传代的狂犬病毒随兔脊髓一起取出,悬挂在干燥的、消毒过的小屋内,使之自然干燥14天减毒,然后把脊髓研成乳化剂,用生理盐水稀释,制成原始的巴斯德狂犬病疫苗.
1885年7月6日,九岁法国小孩梅斯特被狂犬咬伤14处,医生诊断后宣布他生存无望.然而,巴斯德每天给他注射一支狂犬病疫苗.两周后,小孩转危为安.巴斯德是世界上第一个能从狂犬病中挽救生命的人.1888年,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成立了巴斯德研究所,他亲自担任所长.
巴斯德严谨的、科学的实验设计,他淡漠名利的高尚情操,他为追求真理而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巴斯德为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尤其是为微生物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微生物学之父”的美誉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