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取诸身 其中包含的设计思想这方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11:15:57
进取诸身 其中包含的设计思想这方面

进取诸身 其中包含的设计思想这方面
进取诸身
其中包含的设计思想这方面

进取诸身 其中包含的设计思想这方面
自然门功夫自清代徐始祖开创后,传杜心五,再传万籁声,经三代英杰的实践印证,是一门上乘的内家功夫.自然门功夫博采众长,“近取诸身练好‘气’,远取诸物效其长”,它集道庄思想与南北内外家武术之精华于一体.
自然门功夫由根基功夫、基本功、自然拳三大部分组成.其根基功夫包括鸳鸯环、子母球、虎口棒、竹刷、比鳞皮、骈板、地奔子、走簸箕等;基本功包括青象吸针、正倒八字、骈踢、令牌式、内圈手和鬼头手等;自然拳则是42式,分三行九点习练.

一、近取诸身练好“气”

自然门功夫以练气、练意为主,不论是根基功夫、基本功,还是自然拳,都要以“垮肩下气”之诀为前提,也就是闭口,以鼻呼吸,意守丹田,自觉两肩下落.基本功是舒筋功,自然拳是仿效自然,以练气内壮,根据“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主,散则死”规律,挖掘人体潜能,行神练气,在意念支配下,发动人身百骸诸功能.按照“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之法则,以意使气,练就内气与形体动作的一致性.内“缘督以为经”,使气成“O”形流动,周流全身,上达百会,中至膻中,下达涌泉,促成血脉畅通,生机旺盛,从而百脉旧然融合,无病无疾.自然门功夫还根据人类生理的“动静”二字规律,讲究练“动
静既济”之功夫.要习练好自然门诸功法,要“O”形呼吸,“垮肩下气”,意微守丹田.练静功,鼻呼气时,意想气从尾椎上升至百会,吸气时意想气由颜面降至丹田,其周行无息,为此小周天;呼气时意由脚踵(后脚跟)至尾椎达百会,吸气时由颜面下降至膻中、丹田达脚背脚踵,循环无息,此为大周天.立、行、坐、卧不离意守丹田.练习静功是为相对之静,一呼一吸,气为“O”形运转为之动.
习练动功时,也应遵循“垮肩下气”之诀,意守丹田,双眼不离对方两眉之间(单练时可假设),以洞察对方细微身体变化为前奏和心理动态,全身放松,动作不僵硬呆板,“手手打伸,脚脚踢伸”,不着相,不用力.按此练习,即可消除“低头猫腰”的弊端,又可使骨髓内敛,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使气达百骸,增强新陈代谢.
说到这里,不得不具体介绍一下内圈手和自然拳.内圈手是自然门功夫之根本,练的是人体的浑圆之气.内圈手走圈时应深刻领会“身似弯弓手似箭,眼似流星脚似钻”.习练时也应“垮肩下气”,意微存丹田,身体自然形成“前如井,后如饼”之状,以鼻呼吸,遵守“手不离怀”的特点,以意与拳脚相合,拳脚似车轮运动;双脚配合双手,形成脚如轮,弧形向前,脚尖落地,自然随圆周而行,力求达到“脚似钻”的效果.
在行走内圈手运动中,呼吸自然,眼神随拳动,眼到手到.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使目光有神,内气清,渐觉小腹微重,手脚轻盈.功成后气布全身,形成浑身都是“眼”,无论对手拳从何方攻击,都能了如指掌.杜师爷试艺徐师祖时,无论乘其熟睡以刀试之,还是在悬崖吊索上从背后以飞腿试之,均被徐师祖破解.而杜师爷在1928年在南京国考表演走内圈手时,也只见其影不见其人.
自然拳是练意行气的拳路练习,按三行九点习练.亦是要“垮肩下气”,行拳时要求放松自然,外功内运,以意使气,动作自然,用无形之意贯穿各个动作,上下左右、前后方圆均能兼顾,且不拘招式,不用暴力,如“O”之圆周旋转自如,行功时也可以脚尖立地.功成后可达到“吞身如鹤缩,吐手如蛇奔,活泼如猿猴,两足以磨心……”
“近取诸身”除了练好基本功、自然拳外,还应按照身体构造的特点,练好手、眼、身、法、步和顶、项、肩、背等各个部位的协调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随手拈来之境界.

二、选取诸物效其长

在冷兵器时代,武术是人们保家卫国的锐器,因此武术的技击性成为武术的最高境界.万籁声老师说过“练习武术套路犹如读文章,而技击则是写文章”,表明技击的重要性.自然门的各种根基功夫以及各种技击法都是为达到武术的高境界而习练的.自然门吸收了南北派武术之长,并融入了本门的练气法,形成独特的自然门技击法,功成可达到“扣如钢钩刺如刀,碰如铁石粘如胶,相对如婴儿,举手不能逃”.因此才有“要练自然门,需要先练习3至5年的少林功夫”之说.其具体练习方法以鸳鸯环、上桩、竹刷为例.
鸳鸯环不是简单的习练臂力,而是将套在不过肘的鸳鸯环在“垮肩下气”的前提下,以意为先导,意随手动,进行推、转、翻、提、沉等各种方法练习,以增添内力.如若将鸳鸯环误认为是练臂力,而盲目增加重量和练习次数,强行推手,极有可能造成内脏损伤.因此练习鸳鸯环时增加环数和动作的次数要循序渐进,要适量增加,用柔和松静的内力,让意随气动,久之可敛气入骨,使手臂各关节犹如深山老藤,周身练出浑圆劲,形成保护自身的盾牌,达到真正意义的“手似两扇门”,使之在防守、进攻运动中自然转化.
自然门的上桩功练习则是在《易筋功》的启发下而形成的独特练内膜的方法,通过上桩练习可使气、膜、筋结三者有机结合,达到气行于身.《易筋功》中记载,“练筋必须练膜,练膜必练气.气行于筋、串于膜、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膜起、气行则膜张、能张能起,则膜与筋齐坚齐固也”.如果说内圈手等基本功练的是气,鸳鸯环等根基功夫练的是筋,那么上桩功练的则是膜.万籁声老师曾说:“自然门桩功更能练人内膜,其功更高,盖筋膜在外也!”练习上桩功要慎而缓,可先行马步.初练可将桩一头顶在墙上,一头顶在腹或胸,练胸、腹之膜,功成可将桩一头埋入地下,桩头如磨心,用毛巾覆盖其上,用胸、腹承桩,背可压百斤之物,口犹可食点心,谈笑自若.这就是上桩动功区别于其它门派的憋气式的硬气功之处,其妙处不言自明.
竹刷子的习练,为少林七十二艺功法之一.此功法练好,可替代金钟罩、铁布衫等功法.人体的内气运仃,即内部气血运行,足在栗种条件下,激活神经机能所产生的特殊反应.竹刷子刷打可使内在的;达到四肢百骸的内气与外部的外气相结合,当遇到外力时,使神经和肌肉同时启动,产生抵力与外力抗衡,身姐铁石.练习竹刷功应“垮肩下气”,马裆提气.也就是先行下垂的双掌配合吸气(鼻吸)上提(吸到不能吸为度),然后将所至头顶的双掌往下压,由鼻呼气(呼到不能呼为度),如此提气,十次为度(吸慢呼快).竹刷遍刷四肢和胸背头顶,左右手轮流执刷,不能用暴力,以自身承受力为度.竹亦可握两端而左右卷捏之,以习内劲.至于铁砂包、三角桩、走簸箕等均为少林功夫之精华.然而自然门对诸功法的练习,用意行气习之,效果更佳,使自然门功夫在实际应用中;身体各个部位成为攻击和防守的利器.这正是所谓的“扣如钢钩刺如刀,碰如铁石粘如胶,相对如婴儿,举手不能逃”
“远取诸物效其长”,除了上面所介绍的各种之外,不能忽略了作为技击之门的自然门功夫的各种技法、身、步、法均由南北派武术转化而来.它的技击法则来自庄子《说剑篇》,庄子曾言:“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至以发,先之以至.”也就是说,在与对手搏击时,自然门功夫以飘乎不定的浪步、车闪法、游击步法等,带动身法、步法,给对手以似虚似实的感觉,对手猜不透你的意图,即可掌握时机,以少林“填空不应响”的技击手段,展开锐利的进攻,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不击则已,击之则中.攻击时要神速,在对手‘‘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际将对手击倒.然而诸如车轮法、车闪法、游击法和所谓的“秘传八法”的内外八捶、内外八腿皆出于少林六合门、罗汉门等,只是用法另有神韵而已.
万籁声老师在《武术汇宗》中对自然门是这样评说的:本门功成,自有神勇,腾闪刺扎,气不上浮,有急有徐,有刚有柔,机息渺茫,动则万变;不固执以求气,不着相于用力;神乎神乎至无形,飘乎渺乎至于无意,愈练身体愈健,愈老身体愈康,虽外观赢瘠,内实充盈,此其所以为气功.“盖本门功夫,观于匠师成屋,既可了然其始也.固一椽一桷,一甍一楹,然后斗(合)拢,始成一屋……”
综上所述,自然门功夫源于南北派、内外家及道家理论,它不属于哪个门派,而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产物.它为武术抛开门户之见和“贵在创新”开创先例,因此我辈应努力研习,将自然门功夫用于提高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现代技击之中,为发扬光大中华武术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