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开悟的理量与事量(3):如何方为亲证如来藏的觉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15:50:37
禅宗开悟的理量与事量(3):如何方为亲证如来藏的觉受

禅宗开悟的理量与事量(3):如何方为亲证如来藏的觉受
禅宗开悟的理量与事量(3):如何方为亲证如来藏的觉受

禅宗开悟的理量与事量(3):如何方为亲证如来藏的觉受
三、如何境界方可为亲证如来藏的觉受?陈健民上师《曲肱斋文集卷六.平实商量》所提四点标准——“明相、无念、心无能所、气离出入”,是经得起经教考验,也为汉藏无数大德亲证不虚的,不能因为陈健民本人有争议,比如净空老法师斥之为“魔”(因其主张“消业往生”),就因人废言.是可谓显密实证佛教之枢纽,千古秘传之津要. 前面笔者已经讲过,如来藏也即为如,其本也即空性.然藏密认为“空性无可现证”.行者所要契入的实际是“心”离开能所、名言后所得之“智境”. 哪么如何的正受方可称为“如来藏”的境界或者开悟后的境界呢?这才是本文的要点.我们知道,佛法之修行贵在解脱,要解脱要靠正见,而也只有获得正受后才得真正的正见,此所谓如人饮水.就如同读者看了本文,也只算是一点认识. 陈健民先生的《曲肱斋文集卷六.平实商量》里破天荒抖露出来禅宗开悟的四点标准——“明相、无念、心无能所、气离出入”.此四点,谨录原文如下: 明相 比较以前未入时所见山河大地,一切事物,如同带了一副水晶眼镜,非常清净,非常洁白.古人所谓“露地白牛”,就是这个;所谓“净裸裸,赤洒洒,光灼灼”,也就是这个;所谓“银碗盛雪”,也就是这个.普通修行人也未尝无光明现前,或者眼角一闪,或者只见一片,或者只见一室,或者只在一时.这个明相是处处皆明,随时皆明,较日后只有厚薄之分;厚时如坐水晶宫里,薄时如雨后初霁,极其洁白;无有一处不是的,无有一时不现前. 无念 本来有念、无念是两头话,在见地上并不许无念才是,有念便非.但是初入之时,决定是无;何以故?初入,悟力不强,只有在无念时得个机会现起;有念时不易现起.要到得个用处时,才能在有念、妄念、杂念、恶念等一切念上现起.所以初入的人,随时应注意除妄想;不除妄想要在得个用处以后去.所以六祖云:“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然而这不是初入的人,所能做到的. 心无能所 初入时,心虽明明白白,然而并不觉得我心是能入者,明相是所入者.此时之心已归法性,但觉圆明周遍,一切处明明白白,又舒服、又恬淡、又坦荡.其详可读拙著《反省录·如也篇》便知. 气离出入 本来禅宗连心都不谈,何况谈气.然而在事实上,这个未死的人,决定是未断气的;不因为汝修禅宗,就没有气了.在行功上不宜执著气;在印证上却可作一考察的条件.所以达摩也说:“语无喘息.”这不是谈气吗?这初入悟境的气,是顿然停住了――既不出,亦不入.此悟境偶然现起,为时不久;在其人当时也不知道气是如何.在久住悟境的人,事后追忆,自然知道此时之气已离出入.我写至此,想到打地和尚,他是一个深住入处的好例.他见人问西来意,便持杖打地.有人先将杖偷去,再问他,他只有张口而已.此时彼深入悟境,气不行动,只有打地一法,以警醒他人;杖不在手,气又不能行,只有张口而已.此种境界,也可证明禅师教人只以证量,不以言语.其他纵出言语,也属身教之物,非是言教之物.打地和尚以入处教人;其余嘘嘘出气的作风,则是以出处教人,如石头之教隐峰是也.又因为气离出入,此时身体重量完全丧失,极其轻安. 然而笔者之文并不能到此打住,然后称赞陈先生的无量功德.因为第一,陈先生的反对者很多,是位颇具争议的藏密行者.据称,其书被出版社删减、国家也相继收回,怕造成不良影响.第二、很多看到此文的佛徒,很多必定是反感西藏密宗的,如说此四点仅为密宗意见,怕难服众.笔者在此,想说明的是,这点,汉文三藏、禅家语录其实也是如此赞同的. 关于明相,其实也即“大光明”.说为大光明,因为其非破色阴之后所得之光明或者眼识迷乱的一种显相.因此时之光明为清净的,远离生灭意识心的.关于开悟后能见大光明,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因为如来藏也被称为“大光明藏”.《圆觉经》云:“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楞严经》:“若离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观此可见佛陀显说经典中明确记载身心寂灭后,可见“大光明”.而禅家语录里面更比比皆是,只是说的比较含糊些而已,例如永嘉大师《证道歌》:“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张拙秀才开悟之后道出:“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挂碍,生死涅槃等空花.” 关于心离能所,其实也即禅家所说的“无云晴空”的境界.在此境界中的人,心离诸种名言是非,故而于诸境界,但是照见,而非看见,故不攀援.如同明镜,只是寂然照得景物,并无分别爱憎概念.故禅家打个比方就例如一片晴空无有白云遮挡.然则为何说此时“心无能所”呢?因为若有能所,即不能契入.至于要达到心离能所,必须“顿息狂心”.何为狂心呢?狂心即名言分别攀援之心.近代虚云老和尚开悟诗曰:“杯子扑落地,响声鸣呖呖,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歇.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此诗点明这点再无不过,诗中所谓“人亡”,也即我空,而“家”则为众生攀援依持之物,故“家亡”即法空了. 气离出入,也即是灭出入息.修学小乘禅法的人知道入四禅定地时经典中要“出入息灭”,而出入息灭之四禅则为契入如来藏的要门.《大智度论》卷二十云:“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四禅等是助开门法.”故一般佛徒谓经典没有记载见道要灭出入息,便持以为无,此为无知之谈.而藏密对于这点则说得很明确,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气为心马,心乘气行”.而陈健民先生加了一句话:“无明缘行,行即气也.”盖有诸呼吸之有情,盖不能免于生念,一生念则无明生.而开悟时,则是“明生而无明灭”了,此时当然没有出入息.而经过笔者观察,汉地佛教所谓近代以来证悟者少,也即不明禅教本意,妄执片言,忽视开悟前修习禅定的加行,甚至一般禅和连什么是四禅都不知道.还沾沾于所谓“行、住、坐、卧”皆是禅,实在是乱了道次第的妄语.《大智度论》云:“是三种智慧,若不住定中,则是狂慧,多堕邪疑、无所能作.若住定中,则能破诸烦恼,得诸法实相.”几乎是明确强调,开悟必须有禅定的加行.在此,笔者强烈建议读者研究《阿含经》,各个得四禅,如此开悟之人遍在,汉传佛教法统有继了. 至于轻安这点,即是四禅八定的一般要求,更是行者开悟后的一个明显的心理变化.以前未悟之时,虽压伏妄念,然眼之所见,世间乃至自身无非肮脏之物,不免沉心入空,不觉世间有何生趣,此也即世俗所谓心理悲观,不免沉重.而开悟之后,犹如桶底脱落,世间烦恼之物,不复能久居于心,此时之心理当轻快安详如失重量.虚云开悟诗中所谓“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也即说此种心态.

禅宗开悟的理量与事量(3):如何方为亲证如来藏的觉受 何谓「开悟」与「证量」?3Q[空海(惟传)法师]何谓「开悟」与「证量」?不要随便肯定、认定一个人是否有开悟,这些我们都要保留.当然,如果我们内心里面有很多的境界、有很多的智慧尚未体 禅宗所言的开悟怎么验证? 关于禅宗开悟类的语录惑短语越多越好!如题 同化量与呼吸量同化量应该是不包括呼吸量的吧中第34题第3小题中B为同化量D为呼吸量这难道是说同化量包括了呼吸量? 佛教与禅宗的区别少林寺是佛教还是禅宗? 2007年山东理综)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如图所A、光照相同时间,35°C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C时相等B、光照相同时间, 为何空调制冷量总是约为功率的3倍,制冷量的定义是什么?如题 数字量与模拟量的关系? (1)用Al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时,③当Al3+与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Al(OH)3沉淀量为最大沉淀量的一半.(2)用NaAlO2与盐酸反应时,③AlO2-与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Al(OH)3沉淀量为最大沉淀量的一 真正禅宗和文化禅宗的区别和联系如题· 南怀瑾:开悟与不开悟的人的世界有什么不同? 南怀瑾:开悟与不开悟的人的世界有什么不同? 成语量?量()为() 开悟是什么意思如题 禅宗开悟息妄的人,死后,这个灵性还有没有?以何形态存在?这个问题有点难,希望可碰到大善知识回答疑惑 50kg体重的正常人的体液量与血液量分别为 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当Al3+离子的物质的量与OH-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以下均填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时,Al(OH)3沉淀量最多;为_____时,Al(OH)3全部溶解;_____或_____时Al(O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