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4)急!1.巧夺天工 2.余音绕梁 3.脍炙人口 4.笔走龙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10:05:12
成语故事(4)急!1.巧夺天工 2.余音绕梁 3.脍炙人口 4.笔走龙蛇

成语故事(4)急!1.巧夺天工 2.余音绕梁 3.脍炙人口 4.笔走龙蛇
成语故事(4)急!
1.巧夺天工 2.余音绕梁 3.脍炙人口 4.笔走龙蛇

成语故事(4)急!1.巧夺天工 2.余音绕梁 3.脍炙人口 4.笔走龙蛇
1.巧夺天工 甄氏是中山郡无极县人.其祖父甄邯曾任汉太保,世袭颁布俸禄二千石.他的父亲甄逸,曾任上蔡县(今河南上蔡县)令.甄氏三岁时,父亲病故.甄氏天资聪明,九岁时经常到书房外偷听哥哥们读书,常用诸兄笔砚写字,在此执教的老师,为甄氏的好学精神所感动,便破例收下了这个女学生.长大后,甄氏才学见识名冠当时,尤以诗作见长;而其貌之美,可以倾国.当地有一算命先生,颇有些名气,据说能算出一个人的未来吉凶.甄夫人请算命先生为女儿看相算命,算命先生一见甄氏姑娘,大吃一惊说:“此女将来贵不可言!” 当时,出身于四世三公大官僚家庭的袁绍,担任冀州(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城)牧,他的第二个儿子袁熙尚未成亲.袁熙听说甄氏才学出众,貌若天仙,而且是官宦人家出身,门当户对,请求父亲派人去提亲,这样,甄氏便嫁到了袁家.后来,袁绍在与各地方势力的混战中取胜,他的三个儿子也各领一州.但好景不长,公元200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败,不久吐血而亡.他的次子袁熙不久也被公孙康杀死. 此时,袁绍的夫人刘氏和甄氏一起住在邺城(汉献帝被曹操迎接迁都至许昌,任命袁绍为太尉、封邺侯,故家眷居邺).曹操的长子曹丕破邺城后进入袁府,见到甄氏即被她的美貌所惊呆,他当即要她理一下披散的头发,见甄氏脸上有泪痕,并递过去手帕让她擦脸.临走时,留下一队卫兵保护袁府,不许外人闯入.不久,曹丕禀明曹操,派人把甄氏接到自己府里,与她喜结良缘. 自此曹丕对甄氏宠爱无比,百依百顺,曹操死后,曹丕代汉称帝,建立了魏国,甄氏被立皇后.当时甄氏已年过四十岁,容颜衰败.为了能使曹丕长久宠幸自己,她每天早晨都要花很长时间梳洗打扮. 据说在她宫室前的庭院中,有一条长得非常美丽的绿色的蛇,它嘴里时常含一颗红珠.每当甄皇后晨起梳妆打扮的时候,它就在她面前签署成奇巧的形状.甄皇后后来注意到,这条蛇每天筋同的形状,从来不重复.于是,她就模仿它的形状梳头. 时间久了,甄皇后的头发虽然是用人工梳成的,但它的精致巧妙可称得上“巧夺天工”.当然,她每天头发的形状也是变化不同的,后宫的人都称它为“灵蛇髻”.曹丕见了后,觉得她仍然非常年轻漂亮,还是对她十分宠爱. 但是,随着年华的消逝,即使再精致巧妙的梳妆,也无法改变甄皇后失宠的命运.年轻美貌的郭皇后终于替代了她的地位.而她由于对此不满,惹怒了曹丕,最后被下诏赐死.曹丕死后,甄皇后所生长子明帝即位,追谥其母为文昭皇后,另建寝庙,曰“文昭庙”,世世享祀,与祖庙相同.此成语源于甄皇后为永葆青春秀美,精心梳理“灵蛇髻”,以取悦皇上的故事. 2.余音绕梁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我国古时有一位善歌者韩娥,韩国人.一次她经过齐国,因路费用尽,便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属山东)的雍门卖唱筹资.韩娥声音清脆嘹亮,婉转悠扬,十分动人.这次演唱,轰动全城.唱完以后,听众还聚在雍门,徘徊留恋,不肯散去.有人便到旅店去找韩娥,请她再来演唱. 可是旅店老板却对韩娥很不礼貌,韩娥忍不住放声大哭.哭声悲伤凄楚,附近居民,都被感动得流下泪来.由于韩娥的歌声,婉转动听,唱完以后两三天,似乎还有遗留的歌声,在屋梁间缭绕飘荡,一连三天,大家都难过得吃不下饭.当人们听说韩娥已经出城离去时,立刻派人去追,苦苦挽留.韩娥不便违拗百姓的要求,便回来为大家继续演唱了一次.听众很高兴,几天来的悲伤情绪一扫而空. 《列子·汤问》在描写这一情节时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从此,人们称赞歌声或音乐的美妙,余音不绝,就常用“绕梁三日”来比喻. 上述故事,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中也有记载.但是有人认为:韩娥当时歌唱演出的地点雍门,不在齐国的国都,而在秦国的国都(今陕西咸阳);并认为韩娥在雍门演唱的事,是在她去齐国之前,不是在到了齐国之后,是因为她要到齐国去,缺乏路费,于是演唱筹款.后来有人还因此给韩娥的姓名添一“秦”字而称为韩秦娥.(元人“燕南芝庵”《论曲》:“古善唱者五人:秦青、薛谭、韩秦娥、沈右之、李存符.”) 3.脍炙人口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回答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脍炙,但却是曾哲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4.笔走龙蛇 阴历八九月,秘书监贺知章府上宴请宾客,正在酣饮之间,主人离席迎宾,大家只见厅堂站着一位少僧人. “他是玄奘法师的弟子怀素,出家不戒酒,写得一笔好草书.他老家长沙,湖南七郡知名人家,家家都挂有他书写的屏嶂.” 酒过三巡,贺知章起身向来宾敬酒致谢,并说:“嘉会良辰,少不得赋诗助兴,有请诗仙李翰林属辞以纪盛会如何?” 李白并不推辞,只是说:“想请怀素当众挥毫以助诗兴.” 贺知章说:“我知道怀素上人酒酣然后墨才畅.来人,快斟酒!” 怀素畅饮的同时,书僮抬出几箱书写用的麻笺、素绢,书案上摆出数方上好的宣州石砚,书僮几人轮番注水研墨. 怀素放下酒杯,飘然起立,堂上顿时一片寂静.但见少年僧人援笔蘸墨,凝神注视纸绢片刻,突然运气挥毫,臂转腕旋,写完一张又一张,不多久,满地尽是灵气飞动的草书.几箱麻笺素绢顷刻用完. 怀素掷笔近座时,.李白的《草书歌行》亦已写就,当众吟哦道:“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贺知章评论说:“上人书写,左盘右旋,确实是只见龙蛇走啊!好字,好诗!” 怀素的字,李白的诗,贺知章的评论,一时间传遍京华. “笔走龙蛇”就此成为形容书法雄健洒脱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