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装的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5:44:38
中山装的含义

中山装的含义
中山装的含义

中山装的含义
中山装为服装的一种,是以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命名的男用套装.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式长裤,由孙中山提倡而得名.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五:“他极大胆的穿上了一套中山装!” 王西彦 《夜宴》三:“今天大概是由于出席宴会,他郑重其事地穿起一套黑哔叽中山装.”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由于毛泽东经常在公开场合穿中山装,西方称中山装为“毛装”.在1960和1970年代,亿万中国人民大多穿中山装.中山装上衣兜里插支钢笔,代表有文化.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装和时装开始流行.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胡锦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身着中山装面向世人、面向世界!
  作为中国新的民族服装.孙中山阐述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中山装是因孙中山先生率先穿用而得名.
  在民国十八年制定国民党宪法时,曾规定
  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
  以表示 遵奉先生之法.
  形制: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
  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
  中山装的最初款式:上衣为立领、前门襟、9粒明扣,4个压爿口袋,背面有后过肩、暗褶式背缝和半腰带.1922年中山装改为立翻领、7粒扣,下口袋为老虎袋.后又改成现在的款式:上衣为立翻领,有风纪扣;衣身三开片,前门襟,5粒明扣;4个贴袋,各有袋盖及1粒明扣,上为平贴袋,下为老虎袋,左右对称;左上袋盖靠右线迹处留有约3cm的插笔口.高档中山装,在袖口部位有3粒饰扣.与中山装配套的裤,一般采用同料同色的西式裤.
  关于“中山装”,《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载说:“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