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的发展史从古代到现在的变迁,名字的更替等,尽量详细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6:15:37
江西省赣州市的发展史从古代到现在的变迁,名字的更替等,尽量详细点,

江西省赣州市的发展史从古代到现在的变迁,名字的更替等,尽量详细点,
江西省赣州市的发展史
从古代到现在的变迁,名字的更替等,尽量详细点,

江西省赣州市的发展史从古代到现在的变迁,名字的更替等,尽量详细点,
历史渊源
  赣南政区历史悠久,远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开化远于唐虞”.春秋战国时,先后属楚、吴、越,后又属楚国.秦并六国后,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赣南属九江郡.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发大军50万分五军战五岭,使尉屠睢将五军,其中一军守庾岭界,置南壄县,隶九江郡,为赣南建置政权之始.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南壄属楚.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壄隶之.五年(前202年),汉灭楚,赣南始隶汉.六年(前201年),置豫章郡,治南昌,领18县,其中赣南3县隶之:南壄县(约辖今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赣县(约辖今章贡区、赣县、兴国等地)、于都县(约辖今于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等地).其中赣县、于都县为新增设县.西汉末年(9~23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3县隶之.东汉建武元年(25年),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改为南野,赣南3县仍隶之.兴平元年(194年),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南3县隶庐陵郡.
  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析庐陵郡置南部都尉,隶扬州,治于都.领于都、赣县、平阳(由赣县分出,即今兴国)、阳都、揭阳(析于都白鹿营地置阳都;析阳都陂阳地置陂阳县,随后改为揭阳)、南安(由南野分出,约辖今南康、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南野(约辖今大余、上犹、崇义等地)7县,为赣南设立市一级行政机构之始.
  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三年(282年),罢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治于都,将南野并入南康领6县.五年(284年),改揭阳为陂阳.十年(289年),赣县移县治于葛姥城(今章贡区虎岗一带).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永和五年(349年),郡治从于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
  南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陈·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隶洪州总管府.平固并入赣县、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宁都.十三年(593年),陂阳县设石城场,并入宁都.虔州领4县:赣县、于都、南康、宁都.
  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辖县如前.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约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领5县.神龙元年(705年),复置大余县,虔州领6县.天宝元年(742年),南安改名信丰县,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贞元四年(788年),分出于都三乡和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7县.天佑元年(904年),从于都县分出象湖镇置瑞金监.
  五代十国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虔州属梁.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县地置上犹场.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犹场为上犹县,翌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虔南场为龙南县,石城场为石城县.至此,虔州领11县:赣县、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
  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昭信军为军州.大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军州复为虔州,隶江南西路;七年(982年),从赣县分出潋江镇7乡及庐陵泰和部分辖地置兴国县,从于都分出县东南6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虔州领13县.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辖南康、大余、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余.虔州领10县,隶江南西路.为赣南分设两个政区之始.宣和三年(1121年),龙南县改名为虔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赣州名始此.同时,虔化县改名为宁都,虔南县复名为龙南.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为江西行中书省,赣州、南安军隶江西行省.至元十四年(1277年),赣州、南安军分别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南安路总管府.隶属与领县如旧.
  明明吴二年(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西分为5道,赣州、南安2府均属岭北道.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分巡岭北道于赣州,赣州、南安2府属之.弘治七年(1494年),置南赣巡抚都察院于赣州,称虔院.正德十一年(1516年),置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正德十二年(1517年),从上犹、南康、大余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崇义县,属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领4县:大余、南康、上犹、崇义.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增设分守岭北、岭东、岭南、漳南4道,统于虔院.岭北巡、守两道治赣州,赣州、南安2府隶之.隆庆三年(1569年),从安远、信丰、龙南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定南县,隶赣州府.万历四年(1576年),以安远县原辖寻乌等15堡另置长宁县,隶赣州府.至此,赣州府领12县,南安府领4县.
  清顺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撤销南赣守抚和巡、守两道.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赣南道,辖赣州府、南安府.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2县,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
  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设县,县直隶省.民国3年(1914年)江西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4道.赣南道,治赣县,领17县: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龙南、全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赣南3个政区复合为一.民国15年(1926年),废赣南道,县直隶于省.民国21年(1932年)全省划为13个行政区,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行政区.兴国县归第九行政区.第十一行政区(后改称赣南行政长官公署)设赣州,辖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崇义、大余6县.第十二行政区设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第十三行政区设龙南,辖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5县.民国22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2个行政区合并,改名赣南政务专员公署,先设大余,后迁赣州,领11县.民国24年(1935年),全省改划为8个行政区,赣南各县分属江西省第四、八行政区.第四行政区设赣州,辖赣县、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11县;第八行政区设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
  1937-1945年,蒋经国先生推行了著名的“赣南新政”,赣州成为当时中华民国时期的“三民主义示范区”人口由不足十万扩增至五十万,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赣南经验后来成为台湾民主和社会发展的典范.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光荣,伟大,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赣州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949年7月,成立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18县(市):赣州(8月析赣州镇设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1949年9月成立宁都(瑞金)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分领8县: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广昌.赣南分设2个行政区.1949年8月,成立赣西南行政公署,辖赣州、宁都、吉安3分区.1949年11月,赣州分区并入赣西南行政公署.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南各县仍分属赣州、宁都2分区.1952年8月,撤销宁都分区,赣南再次合二为一,领18县(市),广昌划归抚州分区.1954年5月,成立赣南行政公署,同时撤销赣州分区专员公署,广昌划入,领19县(市).196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区,成立赣州专区.1971年1月改称赣州地区.1978年8月,设立赣州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广昌划归抚州地区.1999年7月,撤销赣州地区设立赣州市,领18县(市、区),原县级赣州市改称章贡区,为市政府所在地.
  2005年,赣州市辖1区、2市、15县、138镇、145乡、8街道办事处.另有5个管理区,10个营林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