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姓的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11:52:43
关于刘姓的历史

关于刘姓的历史
关于刘姓的历史

关于刘姓的历史
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八.
寻根溯源
1、据《元和姓纂》、《新唐书》等资料所载,出自祁姓尧帝之后.以字名为氏.
2、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所载,出自姬姓周太王古公父之后裔.
3、改姓而来.据《史记》所载,刘邦称帝后,赐有功之臣娄敬、项伯为刘姓,并赐其他降汉的项氏家族改姓刘.其它姓氏改姓刘.据《史记》所载,西汉公主嫁与冒顿为妻,其子女皆从刘姓.另外有薛、何、美、陆终氏和少数民族鲜卑孤独氏,女真族乌古论氏、移剌氏、满族宁古塔氏、留佳氏等众多姓氏改为刘姓.
得姓始祖
刘累.刘姓系上古圣帝尧的后裔.尧出生时其母庆都寄居 于伊长孺家的伊祁山下,故从母所居之地为姓“伊祁”.后又分出“伊”、“祁”二姓.尧帝的祁姓后代有一支被封于刘邑(今河北唐县境),建立刘国.夏朝时,刘国有一家生有一子,出生时有纹在手曰:“刘累”,于是便以此为名.刘累长大后,跟随豢龙氏学习养龙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 御龙氏”,负责驯养孔甲的四条龙.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孔甲.孔甲感觉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赏赐给刘累许多财物.不料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刘累感到难于蒙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带领家眷逃到鲁阳(今河南鲁山).又不敢再用祁姓,就用名字中的刘字作了姓氏.刘累之后,其裔又先后被封于豕韦(今河南滑县东南)、唐(今山西翼城)、杜(今陕西西安).周宣王时,杜国国君杜伯被害,杜伯之子隰叔逃入晋国,担任士师(主管刑罚、狱讼、禁令的官)隰叔之子士艹为以官职为氏称士氏.士艹为之孙士会就是辅佐晋文公、襄公争霸天下,使晋国成为五霸之一的范武子.士会曾居于秦国,其后有留于秦国者便恢复其祖姓为刘姓,是为陕西刘氏.汉王朝的创立者刘邦便是士会的后代.刘邦对刘姓家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士会也成为刘姓共认的祖先之一.
繁衍播迁
河北唐县是刘姓的祖居之地,而刘姓的发源之地当在今河 南省境.而源于陕西省境的刘姓当为河南刘姓之分支.战国时期,陕西刘氏播迁到河南及江苏地区,到汉代沛县刘姓成为皇族,大封同姓诸侯,显贵无比.纵观刘姓繁衍情况,可划分为三大时期:第一时期为汉代,江苏刘姓族人刘邦建立汉室,随着“同姓封侯”,刘姓人遍布彭城、沛国、弘农、中山、南阳、东平、天水等地,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大姓氏.汉末群雄争霸之际,中原刘姓为避战祸四方迁徙.第二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除刘姓人大举南迁外,许多少数民族在汉化的过程中,取刘姓代替自己原有姓氏.与此同时,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宋,其族在江南最为显赫,被封王侯的刘姓遍布江南.第三时期为唐至五代.据《兴宁刘氏族谱》所载,唐翰林学士视察使天锡公,为避战乱弃官奉父祥公迁至福建宁化县,后成汀闽望族.这一时期,刘姓支脉遍布大江南北.宋元至明清时期,刘姓族人已遍布全国各地.
郡望堂号
刘姓在其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主要有:1、彭城郡;2、沛郡;3、弘农郡;4、河间郡;5、中山郡;6、梁郡;7、顿丘郡;8、南阳郡;9、东平郡;10、高平郡;11、东莞郡;12、平原郡;13、广陵郡;14、临淮郡;15、琅邪郡;16、兰陵郡;17、东海郡;18、丹阳郡;19、宣城郡;20、南郡;21、高阳郡;22、高密郡;23、尉氏郡;24、竟陵郡;25、长沙郡;26、河南郡;27、广平郡.
堂号:
“彭城”、“弘农”、“沛郡”、“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密”、“竟陵”、“河南”、“尉氏”、“广平”、“丹阳”、“广陵”、“长沙”、“临淮”;还有“豢龙堂”、“藜照”;另有自立堂号,如 “敦睦”、“敦本”、“天录”、“再思”、“树德”、“守三”、“青云”、“传经”、“五忠”、“恒德”、“庆元”、“怀贤”、“墨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