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教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教育论文:我眼中的初中代数教学[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3:29:54 教育学论文
教育论文:我眼中的初中代数教学[1]
教育论文:我眼中的初中代数教学[1]教育学论文
【学术科研网 - 教育学论文】
搭建思维的桥梁——我眼中的初中代数教学

中学,我久未踏入的地方,记得最近的中学生活记录,还定格在我大学实习期间。那时,我就是在初一年级实习的,作了两个月的初一数学老师。今天再次走入初一数学课堂,有种难以言表的感慨。

从小学进入中学,是孩子们学习生活方面的一次飞跃,抑或是人生历程中的一次转折。多数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经过自身的努力是能够顺利地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但是,也有不少孩子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表现也不错,一旦进入中学,不仅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思想表现也不如小学好,不能很快适应初中学习。这是中学老师、小学老师和家长们都不希望看到的情况。

跨入初中大门,意味着孩子告别了童年,站在了青春的起跑线上。即将开始的初中生活对他们来说充满了新鲜感: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要学习新的知识,迎接新的挑战。但是,他们的心理年龄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半自觉错综交织的状态。在他们的眼里,初中是一个陌生的世界:陌生的学校、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学方法,功课增加了,内容增多了,难度加大了,要求提高了。面对如此多的新事物,如何迈好初中学习生活的第一步,尤其是如何在学习上尽快步入正轨,是每位学生和家长都极为关心的事情。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进入中学伊始就适应这种新生活,作为小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适当地使用一些初中教师的教法。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初中教师的一般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得小学生未进入初中之前就能对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有所了解,为中小学教法的无缝衔接奠定基础。因此,这次走入中学课堂活动,是我们小学老师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汇文中学的任红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如何做好衔接工作的示范。她的课上,虽然是复习乘法公式,但是,也是时刻注重知识点与高中知识的衔接,比如,在讲解公式中为什么按照a的降幂排列多项式的时候,就是以高中知识为依托来讲解此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多项式的几项为什么不能随意排列。任老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和高中知识挂钩,还随时注意和小学的知识建立联系,比如在讲解练习题的过程中,还让学生复习了小学的知识点——加法交换律。

在整节课上,任老师的教学语言非常准确。讲解题目时,更注重的是解题方法的讲解与指导,虽然是有全区老师听课,但是,就算学生板演练习题出了错误,老师照例给学生以改正错误的机会。这一举动,让听课的老师无不为之叫好,因为,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可能对他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次改革


,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是提出渗透数学思想的要求。《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方程思想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所在,对新课改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仅要把方程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把方程思想渗透给学生,让这种思想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我认为“图形推算”是最好的代数训练衔接点。用等式各部分关系推导法,依据加减乘除等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变换,对“同图形数值”求出图形所代表的数,它与解方程有一定联系,即以“图形推算”为抓手,在“图形推算”的过程中,启发儿童“符号代数”的意识,帮助他们积累“结构转换”的感性经验,加速从具体演算阶段到形式运算阶段的进展,是个非常好的方法。我所任教的低年级学生在图形推算的过程中,因为不受更多的算术训练的影响而更容易接受用代数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在课上,我经常利用“图形表示数”的式子运算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测查,测试内容主要是填写运算符号和填数,学生既可以运用等式各部分之间关系解决问题,也可以根据数据本身的联系,推算甚至是有根据的猜测填出答案,结果总是出乎意料的好。我想,这是代数思想在小学课堂上初步渗透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代数思想和算术思想其实不一定是顺承关系,它们可以同时进行,相互渗透。如果从低年级就开始渗透代数思想,对培养学生代数思维是有好处的,但是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用“式子”表达结果,在理解上的确有一定难度,而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解决问题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我们如何在发展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心灵,培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