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教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教育论文:学生思维建构策略探析[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0:30:25 教育学论文
教育论文:学生思维建构策略探析[1]
教育论文:学生思维建构策略探析[1]教育学论文
【学术科研网 - 教育学论文】
学生思维建构策略探析

摘要:从思维原理出发,以数学为重要研究对象和材料,揭示思维的向量化、模块化、网络化建构过程,对直觉和灵感的形成机制作出了大胆假设。突出并充分肯定了感知觉在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对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努力探索实现质与量、情与智的协调与统一,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出了建构四维教学坐标的设想,力图探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思维 创新 策略

在正式开始本文的论述之前,需要作一些说明:由于自身工作、学习、生活经历的局限,本人没有也难以对所论述的观点作纯粹的、数学的阐释,数学在本文中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和材料。相反,作者试图努力去扩大所述观点涉及的范围,力图使之更具有普遍意义。对于文中所使用的一些概念,作者或多或少地赋予了它们一些新的意义,在此亦难以一一作出精确的界定,由于思维科学研究现状和自身水平的限制,勿须讳言,本文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以下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思维理论与建构主义

什么是思维?最一般的解释,是从概念出发,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随之引出的问题是:概念的形成本身是否需要思维活动的参与?答案似乎是显然的。那么,思维的基础究竟是什么?作为思维的原始材料的那些东西,最初又是从哪里来的?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概念与命题的先后问题,目前已有不少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到底是先有概念后有命题,还是先有命题后有概念,犹如先有鸡后有蛋,或是先有蛋后有鸡的争论——恐怕谁也说不清。有人干脆认为,正是命题的解证本身带来了界定概念的需要。

1.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及其相互关系

为了更好地认识人类的思维活动,人们把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形式,认为思维是由动作思维经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并且认为后者较前者更为高级。

所谓动作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依赖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动手操作,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即边动作边思维。形象思维又称表象思维,是指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表象。抽象思维则是一种抽取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或特征,舍弃其他非本质属性或特征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抽象思维是在概括的基础上按照逻辑模式进行推理的过程。问题在于:抽象思维概括的究竟是什么?它所依据的逻辑模式又从哪里来?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又是怎样发展成为抽象思维的?

由于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抽象思维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它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因此,大多数的研究也都指向了抽象思维。当越来越多的人感到难于以此解释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机理时,又引入了辩证思维,认为就整个人类思维过程而言,所遵循的不仅是形式逻辑,而且最基本的是辩证逻辑。它把概念、判断、推理都看作是一种运动着的东西,刻画了思维变量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反映了思维运动的灵活性、可变性和矛盾性。形象思维的研究,近年来有所发展,但总的说来,在大多数老师那里,形象思维初级甚至低级,抽象思维高级的观念没有改变。所以,对于直观教具和多媒体(那是一种虚拟现实)的使用,许多人只在公开课时以之敷衍他人,认为它的作用有效也有限,并且没条件或太麻烦。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婴儿的思维方式吧:递给小家伙一张白纸,孩子用胖乎乎的小手一把抓过来,使劲摇晃两下,另一只手一巴掌拍过去,双手将它揉成团,再扯下一块,塞进嘴里......要知道,对于这个孩子,他已经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感官去感知纸的属性。而纸能不能吃,好不好吃的问题,也只有亲口尝一尝了。这也许原始甚至可笑,但却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有效方式。

1.2美感、语感、数感——感知觉在思维发展进程中的基础作用

值得一提的一个有趣现象是:先后有三个在教育界备受推崇的词语——它们都以一个共同的“感”字收尾,这似乎已经昭示了感知觉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撇开认识的程度而言,世界首先是“现象”的世界,而非概念或命题的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正是通过观察、模仿、实验,形成了经验,完成了思维结构中那些最初始的联结;然后通过分析、比较、推理排除了无关因素,矫正了这种联结;接着是通过综合、概括、归纳,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强化了已有联结。这种“联结”一旦形成,就会被不断地、反复地加以利用、改造和修正,从而促进了思维的成长。

鉴于瞎子的不能看,聋子的不能听而仍能思维,如果承认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就有必要将“形象”的概念作一扩充和修订。所谓形象,就是人调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而形成的意象或心象。它可以是动作、图象、声音、语词等等。所谓形象思维正是借助这种意象或心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