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教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教育论文:对小学数学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一些探索[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3:48:14 教育学论文
教育论文:对小学数学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一些探索[1]
教育论文:对小学数学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一些探索[1]教育学论文
【学术科研网 - 教育学论文】
对小学数学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一些探索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实施新课程以后在教材中出现的新单元,新事物的出现往往会引起诸多的解读。几年来,我校针对这一内容的教学进行了多次的探讨,有的老师对策略一词提出质疑,提出“策略”与“方法”是否同义;有的老师提出这块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策略来解题,还是通过策略的学习感悟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有的老师则认为其就是原来应用题的教学,换个名称而已;有的老师认为部分策略的教学实则在进行奥数的训练,人为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对这块内容的不同解读,往往直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从而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为了探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意义和优化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我校通过对学生课前的调查、现场课例的观察、课后的反思评估,深人品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指导性话语,逐渐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形成一些统一的看法。

一、现象到本质,明确“策略”学习的数学价值

“策略”意在计策和谋略,是人们面对具体问题作出的基本判断和产生的基本解决思路。“策略”比“方法”一词更上位,“方法”可以从外部输入,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传授给学生,而“策略”是一种思想意识,无法传授,需要学生在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去体验、去感悟。因此,对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理解应该上升到其所蕴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层面。相应的,我们的教学也要围绕这个认识展开设计,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组织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及体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策略不同的理解就会导致出现反差很大的教学设计。例如,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列表”这一策略,有的老师在教学时,把这一课题的重点定位在归一、归总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训练上。她认为教材提供的素材不用“列表”学生也能明确题意。因此,轻“策略”重“方法”,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这两类应用题能区别比较,能正确解答,教师便认为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后,老师们通过对课题意义的探讨,否定了这种技能操练的做法,深刻认识了“列表”这一策略蕴含的数学价值。“列表严是加工整理信息的表现形式,通过列表,能让学生有意识地排除(或淡化)非数学的内容和无关的数据,保留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能够把分散、零星的重要数据用列表的方式组织起来,让一些较难发现的关系变得易懂明朗,从而利于解决问题;课上组织的学习材料应该着重让学生体验“列表”对解决问题的积极意义,能将“列表”这一策略主动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们认识了这一策略的重要意义以后,
设计出了与先前截然不同的教学流程,找准了内容学习的主调,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观察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我们对部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其内在的价值做了一番梳理:

策略
蕴含的数学价值

四年级上册
列表
整理信息、对象的分类

四年级下册
画图
数形结合

五年级上册
列举
有序思考、分类思想

五年级下册
倒推
可逆性思想

六年级上册
替换、假设
等量代换、逼近思想

六年级下册
转化
等量代换


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所蕴含的数学价值,是优化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前提。

二、具体到抽象,充分演绎“策略”学习的过程

正确理解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意义后,设计教学时,其目的就不在于满足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在于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一般来说,学生学习策略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创设生活情境,呈现数学问题——需要策略;操作体验,解决问题——感悟策略;多个例子,观察比较,找出共性——归纳策略;科学训练,自觉运用——形成策略。经历以上环节,其实就是经历了从具体形象阶段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学生在操作体验中感受具有“一般意义”、“普遍意义”的解题策略,探寻数学思考的实质,形成数学模型。

例如,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假设策略的教学:

1.创设情境,呈现生活问题。

实验小学六年级(1)班同学去锡惠公园秋游,遇到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

2.操作体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猜一猜:

10只船中可能有几只大船,几只小船?(学生将猜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画一画:

学生可以用10个方框代表10条船,用圆圈表示学生的个数。根据猜测画一画,看看与实际情况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尝试调整到正好坐42人。

说一说:

(1)需要几只大船,几只小船?(6只大船,4只小船)

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