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教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教育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5:05:53 教育学论文
教育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
教育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教育学论文
【学术科研网 - 教育学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如:在教学五年级“相遇问题”中,我安排几个学生表演相遇问题中的几种不同的情况——追及、同向、反向、还剩多少才相遇……,配之形象化的动作,学生十分感兴趣。

2、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二、阅读课本的习惯

让学生会看书,从书上间接获取新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课堂上重视指导学生养成看图、看关键文字、理解数学知识的习惯。

上新授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一些直观性演示以揭示新知外,要在适当时候穿插安排带领学生阅读理解课本插图和看关键文字。如:在教学概念“质数”时,要及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文字,并强调其中的关键字“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一文由河南学术科研网收集整理,并不表明我们授权您使用该文,因从使用或转载《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如该文注明了作者及出处,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谢谢您的合作!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正文:
只有”,引导大家讨论,使学生能区别“有”与“只有”,更好地理解概念。
2、在课后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与培养预习习惯结合起来,在每次新授课之前,把预习看书作为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并提出适应任教班级学生能力水平的预习要求,指导一定的看书方法,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刚开始,预习要求可提得低一些,细一些,可采用填空式,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采用问答式,思考题等方式。

三、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与数学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如:在教学“数的整除”中的“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由教师表演,让学生任意出几个数字,教师马上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并让学生验证,再让学生讨论教师是怎样判断的,由此引入本课学习的内容。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发学生深刻思考。

学生由于受年龄小,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局限,思考数学问题往往比较肤浅。因此,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习惯,还必须在引发学生初步养成深刻思考数学问题习惯的基础上,在掌握算法的同时,还要理解算理,特别是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更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比较分析中动眼观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