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哲学论文 :后现代哲学与大众传播[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3:56:04 哲学论文
哲学论文 :后现代哲学与大众传播[1]
哲学论文 :后现代哲学与大众传播[1]哲学论文
【找论文网 - 哲学论文】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新闻传播孜孜 研究 , 总结 出许多新闻 理论 和传播模式。然而,传播事业的 发展 仍大大超越了这些理论和模式的局限。 现代 社会 信息化的程度远胜于人类 历史 上的任何 时代 ,而多媒体、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加剧了这一态势,大众传媒领域出现的诸多新现象是传统新闻 哲学 模式和理论所不能涵盖的。我们将在本文对此进行 分析 ,在集权主义、自由主义以及社会责任理论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后现代传播理论,试图针对这些新现象加以解释。

后现代传播理论奠基于后现代哲学的多元化、批判、否定等思维方式。对后现代哲学的了解,是认识后现代传播理论的前提。


一、后现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了解后现代哲学之前,我们先介绍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滥觞。1981年,法国《世界报》向其晨报读者宣布“有一个幽灵——后现代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出没作祟”之时,谁也没料到,“后现代主义”这个“幽灵”在今天,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用语。”[1]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最具 影响 力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这一词语在各类刊物中几乎随处可见。然而,“后现代主义”的真实含义到底是什么?对此 问题 的探讨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确切的说法,它的歧义性可谓空前。

“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最初产生于20世纪40、50年代的建筑学、诗歌等领域,表示不同于传统的、个性化的风格。到了60年代,表现为一种文化现象。之后,该词被赋予了一种哲学的概念。


文学化的后现代主义

据米歇尔·昆勒(Michael Kohler)在《后现代主义:一个概念史的考察》[2]一书中的考证,“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菲德里柯·德·奥尼斯(Federico De Onis)1934年出版的《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用于描述现代主义内部产生的逆向思维。

50年代期间,美国抒情诗人兼散文家查尔斯·奥尔森(Charles Olson)认为40、50年代出现的一批有异于艾略特诗风[3]的新诗歌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但他并没有对这个词进行任何界定。艾伦(Allen, Donald)和巴特里克(George F. Butterick)在《后现代:美国新诗·修订本》中指明,奥尔森所引用的后现代主义是指对崇尚形式主义的现代主义的反叛,他们高度评价了奥尔森的开拓性尝试。

修订本以查尔斯·奥尔森的论文《投影诗》开篇,这篇文章在发展庞德和威廉斯[4]传统的同时,聚集了新诗的力量。他是最早看到这种诗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评论家,而且确实,他是第一个在论文和书信中使用了具有当代意义的“后现代”这一术语的人。[5]

1959-1960年间,美国文学评论家欧文·豪(Irving Howe)和拉维恩(H.Lavine)首次在论辩中使用这一概念。不过,他们是从否定意义上使用的,并指后现代主义是伟大的现代主义的倒退。

1964年,美国诗人兰代尔·杰瑞尔(Jeryl)在一篇评论罗伯特·洛威尔(Robert Lowell)[6]的诗集《威利爵爷的城堡》的文章中,再次使用了“后现代”这一术语,目的是用它来“概括包括洛威尔的诗作在内的那一文学运动的特征”。但这些都只是文学 艺术 层面上的后现代主义。

从以上提到的著述来看,后现代主义基本上是美国50年代的一种社会现象。拉维恩认为,“后现代”是一股改头换面的“反智性思潮”(Anti-intellectual Current)。对此,欧文·豪也表示:在50年代的丰裕条件下,战后的美国社会已变得杂乱无章:传统的风俗礼仪被忽视,固有的权威中心瓦解,消极厌世的情绪随处可见,牢固的信念和“事业心”却荡然无存。而后现代小说则“同既定的社会范畴格格不入,它们关注的是这种距离的形而上含义。”[7]后现代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没有既定的社会目标,只是在世界上随波逐流,因而也就变得虚无。在这个世界上,由传统和权威确立的社会关系在后现代的冲击下已经悄然消逝了。

现代主义作家和后现代主义作家也有很大的区别。现代主义作家大多“倾向于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确定了的、亲密的和可知的”,[8] 而在后现代作家看来,世界好像完全变了样,“似乎我们的思想和文学成规的准则都在被全然摒弃”。[9]后现代作家虚构了世界上那些“极度畸形”和“极度飘忽不定的”各种经历和癫狂的“病态”。

费德勒(L.Fiedler)和哈桑(Ibrahim Hassan)等人,首次在肯定其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