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哲学论文: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内涵[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8:54:37 哲学论文
哲学论文: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内涵[1]
哲学论文: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内涵[1]哲学论文
【找论文网 - 哲学论文】
摘 要: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安德鲁•费恩伯格在分析以往技术理论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了技术批判理论,从传统法兰克福学派抽象地批判社会转向对社会中最为常见的技术现 象的批判。从理论基础、价值目标、理论内核、方法论框架和批判主题等方面对这一理论展 开了剖析,其中理论基础是对传统技术哲学“接受还是放弃”技术的两难困境的分析,价值目 标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理论内核是民主的理性化,使用的是社会建构论研究技术的方法 论框架,批判主题是告别敌托邦。

  关 键 词:费恩伯格;技术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敌托邦

  Abstract: Andrew Feenberg,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Frankfurt scho ol in the United States, brought up the Critical Theory of Technology through an alyzing the insufficiency of earlier theories of technology and turning the focu s of the Frankfurt school#39;s criticism from abstract social critique to common te chnological facts. This theory is discuss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its basis, tar get value, theoretical core, methodology frame and theme of critique. Among themthe theoretical basis is analyzed for that the technology is in a dilemma overbeing accepted or being given up as argued in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technolo gy; the target value refers to human being#39;s liberation and the theoretical coreis the rationalization of democracy; the methodology frame is that used to stud y the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and the theme of critiqueis farewell to dystopia.

  Key words:Andrew Feenberg; critical theory of technology; Frankfurt school; dystopia
  
  安德鲁•费恩伯格(Andrew Feenberg)是马尔库塞的学生,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美 国的主要代表,他从传统法兰克福学派抽象地对社会展开批判转向对社会中最为常见的技术 现象展开批判,提出了技术批判理论,并自1991起在十年中写下了“技术批判三部曲”:《技 术批判理论》(1991,2002年新版本《改造技术》)、《可选择的现代性》(1994)和《追问技 术》(1999)。本文将从理论基础、价值目标、理论内核、方法论框架和批判主题等方面剖析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内涵。
  
  一、理论基础:在“接受”和“放弃”之间
  
  技术理论是对技术的整体认识和系统观点。学术界存在多种技术理论,如技术工具论、技术 价值论、技术乐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等。这些理论相互交叉,其侧重点又各有不同。美国 技术哲学家阿尔伯特•伯格曼(Albert Borgmann)在《技术和现代生活的特征》(1984)[1]一书中,把以往的技术理论归纳为技术工具论和技术实体论两类。技术工具论把技术 视为时刻准备服务于它的使用者的“工具”,它自身不包含价值,是价值中立的,在任何环境 下都能保持同样的效率标准。技术实体论则认为,技术构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系统,将整体社会 重构为一个控制对象。这个系统具有扩张性,最终将侵入每一个前技术时代的领域,形成作为 整体的社会生活。这样,技术就不仅是一种手段,还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化力量,能够 冲破所有传统的和现存的价值体系,进而变成一种环境和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所无法抗拒的 “天命”。在技术面前,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