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哲学论文 :走进世界3[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5:17:03 哲学论文
哲学论文 :走进世界3[1]
哲学论文 :走进世界3[1]哲学论文
【找论文网 - 哲学论文】
摘 要: “世界3”是波普尔提出的重要理论。之所以至今未受到学界重视,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哲学排 斥,中国传统文化遗弃,后现代批判,新事物层出不穷,以及理论本身的不完善。马克思的“两 条道路”理论由认识论揭示走进世界3的必要性,知识社会的到来在实际层面提示走进世界3 的重要性。哲学由关注物质世界1,转向主体世界2,再到心物作用的产物世 界3,这是合乎逻辑的发展历程。本体论,将提供走进世界3的钥匙。仿照自然哲学,从本体论 视角研究客观知识可以从知识的存在方式、知识的演化方式、知识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等方面 入手。

  关 键 词:卡尔•波普尔;世界3;知识
  
  卡尔•波普尔(Karl R. Popper,1902—1994)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2002年9 月在北京召开了卡尔•波普尔百年学术研讨会,今年则是他在第三届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 学哲学大会上首次阐述“三个世界”理论40周年。值此时机,回顾世界3理论及其境遇,揭示 世界3理论的当代意义,进而展望其未来发展的途径,或许是有益的。
  
  一、 为什么不走进世界3
  
  回首近半个世纪,不得不承认,哲学界虽然也有众多研究,但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并未进入学界 主流。在“三个世界”理论提出后的近40年中,西方学者和西方哲学主流并不重视他的“世 界3”,至于近来提出的世界4等更是乏人问津。这一现象应当引起重视[1]。国外如 此,国内亦然。在卡尔•波普尔百年学术研讨会上,杜镇远对此表达了不满之情,在阐述了自 己的学术观点之后意犹未尽:“许多年过去了,发现我国学术界对‘世界3’理论,仍没有引起 应有的重视。愤慨系之,故再作以上陈述”[2]。对于这一现象,王克迪和熊卫民认 为:“可能有两个原因。首先,20世纪西方哲学主流看重的是逻辑和语义分析,他们着重讨论 一些虚的东西,对‘世界3’这类本体论、实在论方面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避而不谈。其次 ,波普尔自己对‘世界3’的表述有点含混不清”[1]。笔者认为,除了世界3理论本 身的问题外,学术界之所以不走进世界3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传统哲学影响,后现代思潮,以及 科技的最新发展。
  传统哲学的核心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涉及知识时,研究其来源、与主客体的关系和 取得的方法,不研究知识本身。在涉及本体论问题上更不能含糊。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世 界本原问题上,二元论或多元论是站不住脚的。它们不具有终极的本原意义,最终都可以还 原、归并为唯物和唯心论。与世界3理论存在某种渊源关系的柏拉图的理念和黑格尔的绝对 精神都被认为是唯心主义。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世界3的研究难以进行。
  波普尔提出世界3之际,恰逢种种后现代思潮风起云涌之时。世界3未及细细品味便遭解构。 持知识的多维价值性观点者认为[3],传统知识论重视知识的认知发展价值,当代知 识论不只是关注知识的认知价值,而且重视知识对于人形成情感、态度、精神的价值。对知 识的研究由传统一步跨入后现代。
  传统知识论强调知识的公共性、普遍性,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4],也就是得 到一致认同。当代知识论并不否认知识的公共性、普遍性,但同时也承认知识的个体境域性, 认为知识对象无论是作为一种事物、一种关系或一个问题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它们与认识者 的兴趣、志向、知识水平、价值观念、生活环境等因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识主体从 认识对象那里“认识”到的不仅有认识对象的“共同”属性,而且包括由认识主体的主观经 验所决定的“个别”属性,都具有独特性或个人性。波普尔提出的“客观知识”未及细究,即 被地方性甚至个人知识所瓦解。
  当传统哲学认为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时,也就隐含了知识是既定和不变的。然而,科 学哲学的各项研究已经表明知识的发展、渐进或革命。在此过程中,个人和社会都参与其间 。曼海姆提出的知识社会学及发展至今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 ledge,简称SSK)都说明了这一点。无疑,知识处于流动与发展之中。然而,当知识的存在状况 未经研究,又何以把握游弋不定的知识之舟?无疑,知识是社会的产物并反作用于社会。然 而,当知识“黑箱”本身尚未打开,与社会的种种关系又从何谈起?
  相比之下,眼下或许波兰尼关于知识的理论更为时兴,特别是他的“默会知识”。“默会知 识是自足的,而明确知识则必须依赖于被默会地理解和运用。因此,所有的知识不是默会知 识就是植根于默会知识。一种完全明确的知识是不可思议的。”波兰尼的这段话“揭示了完 全明确知识的理想之虚妄。波普尔以明确的、形式化的知识、理论成为认识论[ZW(DY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