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教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教育论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0 21:21:37 教育学论文
教育论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
教育论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教育学论文
【论文秘籍网 - 教育学论文】
[论文作者:陈玲 夏汛][论文范文源自:出国与就业]   【摘要】新形势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应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立足点,以国家、省、市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软件岗位群需求为依托,并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关键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能力为本位;软件岗位群;校企合作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统计分析,2010年1-11月份,我国软件产业保持快速增长,信息服务和设计开发收入占比提高;2011年1-5月,我国软件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西部软件业增长较快。根据软件司对我国软件服务业“十二五”的展望和规划,软件服务业发展将迎来创新突破、应用深化、融合发展、转型拓展的重要机遇,将建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育和引进体系,高端型、复合型和领军型人才的比重明显增加,形成高、中、低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满足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软件技术专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空间广阔,面对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如何改革以在大发展的背景下找好立足点呢?
  1.面向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构建教学体系
  区域经济社会的需求是专业建设的立足点,专业建设与发展方向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产业行业对接,这样专业发展才能长久。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总体定位应是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软件技术应用型人才。
  1.1 明确培养目标,定位专业核心能力,建立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区域经济社会的需求、软件等相关公司人才需求、常见人才招聘网站的需求、已就业毕业生情况等,充分地了解毕业生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从而确定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培养目标。为达成培养目标及能够胜任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分析从事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而确定专业核心能力,将专业核心能力分解到具体的课程来实现,由此构建课程体系,将形成的课程体系不断地向社会行家、软件公司、毕业生等一线的专业人士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一个既不浪费又能满足要求、刚刚够用的课程体系。
  1.2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确定好课程体系后,按照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分解到每一个阶段来实施,明确每一学期相应的技能目标,技能及能力目标按学期分阶段递进,最后形成专业核心能力。第一学年,强调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第二学年强调专业教育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第三学年上半年,强调职业拓展和校内的专业综合实训;第三学年下半年,强调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群,并考察兄弟院校的开设情况,最终构建符合职业标准要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
  2.坚持全面素质教育,突出职业技术能力培养
  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职业知识是基础,职业技术能力是关键,而素质与人格则是根本,三者是统一的。在基本素质方面,应重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等,在基本能力方面,应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等。由于高职教育并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科研性,因此在职业知识这块,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同时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于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和技能性,因此,学生职业技术能力才是关键,必须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3.加强课程建设
  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建出成效,明确课程动机,合理搭配“理论——实践”内容,仔细论证课程容量,积极建设和拓展课程资源库,科学处理课程间的关联吻合问题。
  3.1 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依据职业岗位所需核心能力来确定本专业核心课程,在未来几年内核心课程是不可能变化的,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web开发技术等。
  3.2 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课程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保证课程的授课学时。课程之间内容前后衔接合理,调整、压缩或删除理论性较强且实用性不大的课程,整合相近课程,专业技能性课程考虑安排专周实训,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如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可以整合成软件技术基础等。
  3.3 课程教学“职业化”
  教学过程时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紧贴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实现教学内容任务化、情景化、实训内容项目化、组织管理企业化、评价考核标准化。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和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