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教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教育论文:语文论文_读出文章的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6 07:45:39 教育学论文
教育论文:语文论文_读出文章的美
教育论文:语文论文_读出文章的美教育学论文
【论文秘籍网 - 教育学论文】
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中主要的任务之一。如何引导和培养中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用“读”作为手段进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简单谈谈。
  一.“读”出画面,领略文章的形象美
  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形象可感性。选入中学课文中的文章,皆是文字优美,画面生动,感染力强的作品。在教学中,我着重通过文字阅读、思想内容的分析,让学生勾画出课文所描绘的一幅幅生动画面,这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知识内容,而且把散文的形象美深深地烙印在学生脑海里。比如,在教学茅盾的《风景谈》时,我让学生按照课文文字的描述,紧紧抓住景物的特征,突出主宰风景的人——解放区的抗日军民。由此,学生分别画出了沙漠驼铃、高原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等六幅风景画。你看,那黄色的沙漠,鲜红的旗帜,给单调、平板、荒寂的贫瘠沙漠增添了无穷的生机;那秃顶的山、干坼的土、银色的月光,荷锄牵牛、高歌晚归的农民,显得多么的轻松欢快;那翠绿的油菜和金黄的小米,那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和原始的石洞,那桃林中,由石磨、断碣、旧石阶、大小石块等构成的简陋茶社,那晨光中,手握闪着寒光的刺刀、屹立山冈上的号兵和哨兵,无不体现和闪烁着抗日战士在艰难险恶环境中所特有的乐观坚毅、不屈不挠的崇高和壮美。
  二.“读”出内涵,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发掘文章的内在美,是培养学生高层次审美情趣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读”出画面,领略生动的形象美,而且还要“读”出内涵,品味其中的意境美。
  古语有云:“言为心声。”作者在文中通过记叙描写客观事物,目的就是用来反映和抒发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感情。客观事物与内心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作品的意境美。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是作者以天山千里牧场的所见所闻写成的。高耸的雪峰、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明净的天然湖、富饶美丽的千里牧场,还有蘑菇圈、野马、旱獭、雪莲,这些天山的景物本来是各自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但它们却通过作者的心灵,把分散的景物融汇在一起,抒发和表达了作者热爱天山、热爱边疆生活的强烈而深厚的感情。教师正是巧妙地利用这根感情的心弦,撩拨、激发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使他们从心底产生了一股强大的建设祖国、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情感。没有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作品,没有灵魂的作品又何言美呢?所以,像这些充满健康、焕发活力的意境,能够使人感到极大的快乐,给人无穷的向上力量。
  三.“读”出韵律,咀嚼文章的语言美
  悠扬的音律,舒展的文气,和谐的音节,不仅能够加强语意,而且还能给人感受到一种语言的音韵美。这是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一大特点。讲授散文时,必须注意让学生读出韵律,咀嚼散文的语言美。
  通常情况下,学生朗读散文,只是把文字读准就行了,因而缺乏音韵美。我们来看《荷塘月色》中“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舞女的裙,“脉脉”的流水,“静静”的月光,“薄薄”的清雾等叠字的运用,既向读者准确地描绘了荷塘月色的景物静美、朦胧、素雅的特点,反映出作者寻找幽静的环境,排遣内心不平静的一丝淡淡喜悦,更使文气得到了舒缓,音节显得和谐,爽朗上口。像这类的现象还要很多。我们不妨再来看《绿》,这篇散文是如何运用叠字描写“绿”,从而体现散文的音韵美的吧。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这里的“松松”、“滑滑”、“清清”传神地描摹出绿的形状、质地和色泽,又给人舒缓、和谐的语言音韵美。因此,必需教学生读出,细心加以咀嚼。
  美是人类社会的产物,美是生活。我们不仅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创造美。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和我们的生活都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龙莲明,教师,现居广东深圳。教育学论文